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旧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未来三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期,也是精准扶贫工作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需要总结反思精准扶贫的经验,科学谋划攻坚克难的方略,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而奋斗。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复杂社会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破解减贫难题,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贡献了一套出色的中国方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减贫成就。2012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4335万人,2017年减贫人数预计也在1000万人以上,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过去五年中,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可以说,中国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成就的取得殊为不易,充分展现了中国在贫困治理上所具有的强大国家治理能力和制度优势,其基本经验在于:第一是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第二是精确瞄准,明确要求扶贫工作中必须做到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是领导有力,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同时从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干部开展驻村扶贫,增加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力供给。第四是系统布局,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将发展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第五是对口帮扶,既从区域维度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又从个体维度实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中国的减贫成效,在全球有目共睹;中国减贫的成功实践,对推进世界减贫事业具有重大启示。中国精准扶贫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良好的政治意愿、科学的扶贫战略、适宜的政策措施,实现整体脱贫是完全可能的。中国将在全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通过知识分享和国际合作让中国经验惠及世界,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的减贫事业成就显著,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很大,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
为切实提高精准扶贫成效,提高精准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下一阶段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需要及时矫正和防范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是脱贫管理问题,必须完善贫困人口进入、退出的过程管理,在开展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和脱贫摘帽评估过程中实事求是,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第二是扶贫领导问题,坚强有力的领导是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的主要内容,必须增强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领导力供给,优化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员、基层村干等基层扶贫干部的资源保障,完善贫困治理机制,引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第三是政策实施问题,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坚决防止低标准脱贫、突击式脱贫,更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完善扶贫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大力改进地方扶贫督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评。第四是精神贫困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往往因缺乏脱贫的能力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精神不振的态度,扶贫先要扶志、扶贫必扶智,优化现有扶贫政策,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脱贫攻坚收官战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有信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众志成城,奋勇直前,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减贫奇迹。
(作者为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国情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 王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