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丁仲礼副委员长、周小川主席、约翰·桑顿(John L. Thornton)主席,
尊敬的各位委员,各位嘉宾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线上委员们晚上好!
首先,非常感谢王毅国务委员百忙中拨冗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感谢周小川、桑顿两位联席主席对年会筹备的悉心指导并主持今天的会议!感谢丁仲礼副委员长、万钢副主席以及各位中方委员百忙之中出席此次会议!
感谢邱勇校长和陈旭书记既代表学校也作为学术委员致辞和参加会议!两位的致辞都既有祝愿也有要求,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共鸣。
还要感谢各位外方委员,尽管疫情阻止我们见面交流,但数字技术让我们此刻“天涯若比邻”。
此时此刻,我们要特别向仍然遭受疫情肆虐的国家的委员及家人致以良好的祝愿,愿你们平安健康!
两个星期前的今天,清华公管学院刚刚庆祝了建院20周年。过去二十年间,学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全面进步,在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得到了20周年纪念大会和学科建设论坛上的与会50多位中国公管学院院长的高度称赞。上周末,正值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学院以“面向新百年的‘十四五’规划”为题,召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站在学院第三个十年发展历程的起点,围绕如何谋好局、开好篇、起好步,学院全体同仁展开了深入讨论,尤其是在推进中国公共治理和全球治理合作、培养时代所需的公共治理人才等方面,不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常思路漫修远,潜心上下求索。结合这些探讨,我首先向委员们汇报一下我们的思考,敬请各位委员指教。
未来十年,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十年,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年。未来十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显著提升,对公共治理的要求将更加多样;中国亟待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并要求各类市场主体有更加公平的竞争地位;数字技术带来公共治理的全方位变革,既可以赋能公共治理,也对隐私保护、数据资产应用等带来了挑战。
同时,全球治理体系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已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危机,走出疫情影响需要较长时间,对全球治理体系更是一次大考。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需求紧迫而广泛。但国际治理机构作用减弱,多边协调机制式微,全球治理体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应对中国公共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变化和挑战,亟需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他们应该成为推进和贡献未来中国公共治理和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他们应该具有承担时代使命的精神和引领时代变革的能力。培养好他们意义重大。为此,我们对学院人才培养形成了以下思考。
1、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新要求
新时代国家和世界对高水平治理人才的需要迫在眉睫。学院以“为国家治理、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目标,以“正心(sincerity)、弘毅(perseverance)、笃行(practice)、 至善(kindness)”为价值取向,造就一批适应新时代需求,具有全球胜任力、公共领导力、变革创新力、扎实专业能力,以及跨学科知识素养和公共服务情怀的公共治理高层次人才。
2、人才培养对象要适应新要求
公共管理学历教育,正在向专业化方面拓展,向更高水平延伸。高水平公共管理人才更要求具备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视野,学科交叉和文理融通的素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人才培养对象要适应的新要求。
3、人才培养内容要适应新要求
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一变化。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内容、培养重心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主动寻求变革与更新。
4、人才培养方式要适应新要求
人才培养方式,要更加掌握前沿理论并扎根中国实践;要更加注重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以解释和探究越来越复杂多元的公共治理问题;要更加注重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相结合,既要有中国问题意识,又要积极服务于全球治理变革。这些都是人才培养方式要适应的新要求。
从上述考虑出发,我院人才培养方面拟推动以下工作。
第一,开辟高层次公共管理专业学位项目
目前,学院希望面向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治理,探索开辟高层次公共管理专业学位项目,以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公共管理高层次拔尖人才。去年,吴红波大使和金用学校长也专门强调了公共人才培养对于推动公共治理和应对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意义。
第二,提升现有MPA教学体系
最近一年多来,学院推动了EMPA香港政务人才项目,MPA粤港澳大湾区项目的立项工作;设立了“未来领袖”国际公共管理硕士项目(IMPA-Future Leaders)。学院向学校申报并成功启动“国际化办学能力提升计划”(“2020行动计划”)。未来,学院将继续推动国际和国内MPA复合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学位项目,以满足更多定制化、多样化、精准化的人才培养需求。致力于公共管理实践、服务全球公共治理正是去年胜茂夫校长、柯成兴院长提到的建议。
第三,提升学术研究生培养水平
高质量的学术研究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学院将进一步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国际化水平。去年马云先生、桑顿主席、弗雷德里克.弥雍校长、田中爱治校长、欧伦波院长,也都针对数字化时代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精辟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在优化学术研究生培养方案时,也充分吸纳了各位的意见和建议。
各位委员,上面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初步思考,期待各位委员提出宝贵建议。
下面我再向各位委员简要汇报一下学院过去一年的一些重要工作,特别是在防疫抗疫方面的相关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学院师生以巨大的勇气和高度的责任感,逆水行舟、负笈前行,投入到防疫抗疫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公共价值。
一是加强抗疫政策研究,服务国家决策。学院薛澜教授和彭宗超教授同时入选国家卫健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组。我院师生报送政策报告上百篇,其中不少成果被重视和应用。
二是全面启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2020年春季学期,共有53名教师线上线下授课81门,中外学生听众36000多人次。学院成为首批“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试点设置单位。学院还举办了“干部培训公益直播课堂”,听众累计达1100万人次。学院获得清华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先进集体特别奖”,蓝志勇、梅赐琪等多位教授获得在线教学优秀教师特等奖。上周,我院蒙克副教授刚刚荣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
三是致力于全球抗疫合作。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学院教授与世界各国专家密集召开线上会议,讨论抗疫措施,分享抗疫经验,开展抗疫合作。今天下午,薛澜教授还将对这个方面作更多介绍。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及,依托学院的二十一世纪发展研究院,克服重重困难,筹集资金,向国外六所大学附属医院累计捐赠了130余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和6万具医用隔离面罩等医用抗疫防护物资。
四是为国家重大决策服务。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学院师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这项重要工作中,多位教授承担了国家“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提交20余份研究报告,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做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一年多来,各位委员也积极参与学院多种活动,指导和支持学院工作。去年年会期间,各位委员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公共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高见,不但让清华及公管学院受益匪浅,而且也引起了决策层重视。丁仲礼副委员长、万钢副主席、周小川副主席出席学院主办的中国公共管理高端讲坛,以亲身经历,深度分享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理论思考,深化师生对中国发展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知。陈德铭部长多次为学院师生贡献精彩讲座和报告。陈清泰院长刚刚出席了学院20周年纪念大会、院史馆启用仪式、“益壮基金”成立仪式和资深教师座谈会等活动,不遗余力地推动学院发展。吴红波大使也多次参与学院和智库组织的活动、开办讲座。去年我还和李保东秘书长讨论合作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事宜。我院开展的“公益直播课堂”还得到了腾讯研究院的支持。身为学术顾问委员的邱勇校长、陈旭书记和杨斌副校长多次亲自指导学院工作。在全球医疗资源紧缺阶段,马云先生向学院慷慨支持了一批口罩,并委托我院赠予学院海外顾问委员。此外,陈冯富珍女士担任了清华新建学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与我院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许多交流合作。
今年8月以来,我院举办了以“后疫情时代的公共治理”为主题的系列师生对话活动。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哈佛大学约翰·霍尔德伦(John Holdren)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林奈莉(Ngaire Woods)教授等为我们师生进行线上讲座;未来陆续还将有多位顾问委员举办讲座。在我们二十周年院庆大会上,欧伦波(Robert Orr)和林奈莉两位委员发来视频表示祝贺。就在本周,我院EMPA香港政务人才项目学生,正在远程在线学习牛津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研修课程。
一年多的时间,各位委员就为学院发展做了如此多的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委员们的不吝指导与辛勤付出表达衷心感谢!
尊敬的各位委员,我们衷心希望,在学院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这一平台之上,未来会有更多委员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指导学院的工作,为学院学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贡献更多真知灼见,提供更多国内外科研、教学和社会实践方面的资源便利。同时,我们也热切期盼,各位委员能积极推动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将学院打造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政策交流平台,加强学院国际学术网络建设,助力学院迈向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院。
以上是我的汇报,请各位委员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