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调研组莅临清华大学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德育中心”),就港澳青少年教育议题展开调研座谈。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等师生代表、学校统战部等相关部门代表和德育中心团队,向调研组介绍校内已有的研究、人才培养、两地交流等方面工作,并结合前期研究和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德育中心主任谢矜主持调研座谈会。
调研组长耿惠昌介绍调研背景
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耿惠昌介绍到访调研的背景,党中央对港澳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高度重视,经全国政协批准,调研组就港澳青年教育问题进行调研,以期形成政策建议。
彭宗超代表学院致辞欢迎并介绍学院和德育中心概况
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代表学院欢迎调研组,介绍学院建院以来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决策咨询并重的传统,以及服务于港澳台侨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研究所做的工作。德育中心与香港有着天然渊源,因为中心的运行由香港爱国企业家捐赠的“清华大学德育教育基金”进行支持。德育中心把研究聚焦于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以培养未来合格公民为研究出发点。希望我们对港澳台侨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对港澳青少年教育的思考,能为全国政协的调研提供有益素材,同时也请调研组对我们学院和中心的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德育中心和公管学院师生代表主题发言(照片左起依次为谢矜、谢晓虹、曹峰)
德育中心主任谢矜基于已有研究积累,汇报港澳地区相关教育制度及其社会背景,探讨从文化教育角度促进港澳青少年爱港爱国、爱澳爱国的可为之处。学院博士生代表、全国青联委员谢晓虹,结合近期实地调研数据,建议充分关注到内地就读的香港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吸引他们了解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学院教师代表曹峰建议从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的角度认识和研究港澳青年的社会心态。
学校统战部徐鹏介绍港澳学生工作经验
清华大学统战部副部长、研工部副部长徐鹏介绍了清华大学面向港澳学生开展工作的总体情况,通过开展以“桑梓营”为代表的各类活动,增进两岸三地同龄人交往交流,加深港澳学生对内地的了解和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共鸣。
公管学院相关人才培养项目师生代表发言(照片左上起依次为王亚华、潘洁、杨永恒和学生代表远程连线)
学院副院长王亚华、公共管理香港政务人才项目主任潘洁、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MPA-EMBA项目主任杨永恒先后围绕公管学院培养港澳人才总体情况和2个人才培养项目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发展的建议进行了主题发言。上述人才培养项目学生代表穆家骏、梁熙、陈晓锋、文诗咏通过远程连线参会,分别结合调研主题和自身工作经验,就香港学校的通识教育、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建设等提出分析与建议。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总结发言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对调研汇报进行总结。他认为一流大学的建设总是伴随服务国家发展的进程实现的,清华从建校以来一直把学校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无论在科技创新方面,还是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学理支持和咨政建言方面,都尽己所能。清华和香港渊源很深,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爱国企业家持续支持清华大学的发展建设,这也证明了“一国两制”下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我们不能忘怀,也一直关注港澳地区的发展。这两年发生的不和谐事件,让我们在痛心的同时,也不断尝试探究问题解决之道,如德育中心对香港青少年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公管学院在香港人才项目上不断拓展、清华大学在促进两地青年交流方面锐意创新等等。希望我们已有的思考、研究以及初步成果,能够对调研组有所启发,也希望能够得到调研组的指导,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继续提升相关研究与工作。
调研组组长耿惠昌代表调研组对公管学院,特别是青少年德育中心对座谈的组织安排和参与座谈的师生表示感谢,也感谢清华在培养港澳台侨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耿惠昌指出,港澳青少年的教育议题越来越为国家所重视,各位老师和同学在汇报中提到的不同年龄阶段港澳人才培养的经验、困难和建议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希望能与清华大学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港澳地区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分党组成员和副主任裘援平,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分党组副书记、驻会副主任尹宗华,全国政协委员林智敏、洪明基、夏潮、常大光、魏英杰,以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曹岚等参与调研,并在座谈前参访了清华公管学院院史会议室、德育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公共管理与决策科学实验室。
毕业于香港高校的清华公管学院党委副书记周绍杰、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建宇,清华统战部负责港澳学生工作的部长助理张莞昀等参加座谈。
(青少年德育中心简介)
清华大学青少年德育研究中心是2019年1月获得校务会议批准的校级虚体科研机构,依托院系为公共管理学院,共建院系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育研究院,2020年12月入选清华大学校级智库机构名录。
德育中心由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捐赠的“清华大学德育教育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基于“扎根中国、国际视野、清华特色”拓展青少年德育研究与实践推广,希望工作成果能有益于德育政策制定和实践领域提升,同时致力于成为促进东西方德育交流和融合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