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294俄罗斯专享会举办“同心战‘疫’从我做起—公管学院师生职工共话校园疫情防控”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执行院长朱旭峰、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谢矜、党委研工组组长陈思丞以及来自学院各党团班学生骨干、学院物业管理公司代表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座谈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座谈会由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谢矜主持。
谢矜主持
学院执行院长朱旭峰首先介绍了本次座谈会的背景。近期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社会面依然存在隐匿传播风险。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迅速响应、主动作为,师生通力配合,同心抗“疫”,筑起校园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朱老师指出,本次座谈会期望通过与同学们面对面直接交流,进一步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同学们所求所需,主动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朱旭峰发言
与会师生围绕学术科研、就业毕业、暑期实践、校内体育活动等方面展开了自由讨论。从以党团班为依托构建疫情防控“网格化”工作矩阵到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参与校园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从建立班级同学“一对一”意见搜集机制到通过学院班长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同学们“急难愁盼”问题;从联合其他院系积极举办体育和观影等文体活动到积极开展常态化学术交流活动、职业发展分享会,缓解同学们的焦虑情绪。各党团班秉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原则,通过实际行动为学校学院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园疫情防控提级管控以来,住在楼内的物业职工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配合学校及学院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开展。物业公司代表就老师和同学们对物业职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未来全体物业职工将严格遵守校园封闭管理要求,全力保证学院师生的安全,并积极回应同学们对楼宇管理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校同学与物业职工代表发言
朱旭峰、谢矜和陈思丞回应了同学们的各项诉求。他们表示对于同学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急难愁盼”,学院和研工组一定会积极协助同学们加以解决。他们以自身在封控校园学生宿舍里生活的亲身经历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故事,鼓励同学们调整好心态,继续加强专业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进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陈思丞发言
彭宗超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彭老师对学院各党团班以及物业职工在疫情防控期间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需要大家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角、更佳的精神来切实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与需求。他肯定了本次座谈会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要及时和老师们进行交流,学院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彭宗超总结
彭老师还指出,同学们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疫情风险有清晰的认知,了解疫情本身发生、发展的过程,对当下的疫情防控政策形成共识和认同。从危机管理角度来说,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无危可言”,全社会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他还希望校内外同学能戮力同心,积极参与所在地的志愿服务,主动作为,“化危为机”,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会议现场
会议结束后,根据座谈会同学反馈,学院立即启动图书馆开放自习的工作调整、增设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启动暑期社会实践预案调研、国考培训调研和毕业生座谈会筹备等工作,切实解决同学们的紧迫需求。
学院新设乒乓球台
★ 学生宿舍走访
晚间,彭宗超、陈思丞与学院研会同学一起走访了学生宿舍,实地了解同学们在校园提级管控后的学习生活状态。彭老师指出,“我们只有亲自走入宿舍、近距离接触同学们,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同学们最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疫情期间在宿舍学习的同学比较多,宿舍环境怎么样?热水供应得上吗?去食堂就餐方便吗?”走进南区14号楼西,两位老师查看了硕士同学的住宿条件和楼道环境,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和毕业、就业情况。彭老师勉励同学们,“特殊时期,同学们要更加坚定信心,更具大局意识,师生一心,共克时艰!”
在紫荆18号楼公共空间,两位老师与博士各年级同学代表交流,耐心询问不同年级同学的科研进展情况。彭老师表示,自5月14日晚接到学校最新要求以来,学院党委主动担当,落实严格防控要求,及时安排部署疫情防控与后勤保障各项工作。疫情当前,学院将始终把同学们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了解同学诉求。学院所有教室对同学们开放,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教学科研的影响。
“有多少同学住在这栋楼上?宿舍楼有什么健身、娱乐设施吗?所在宿舍楼是否建立了应急管理机制?”在紫荆14号楼和南区5号楼,两位老师走访了5间博士生宿舍,切身感受大家的日常生活环境,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科研状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诉求和建议。
宿舍走访
本次师生座谈会与宿舍走访搭建了同学们与学院之间的沟通桥梁。彭老师表示,学院将进一步细化疫情防控任务、优化防控流程,确保同学们的诉求和困难得到解决,切实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优质高效开展。走访结束时,彭老师还叮嘱同学们,疫情当下要更加珍惜学习时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力争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早日战胜疫情。在未来回首之时,这段时光将会成为人生难得的一段经历。
供稿 | 研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