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以“开放、创新与区域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提前发来视频致辞。中国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步一,清华大学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杨斌,深圳市人才研修院副院长张林,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班”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香港中联办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周和,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执行会长刘红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294俄罗斯专享会执行院长朱旭峰等嘉宾出席上午论坛开幕式及主旨论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xbotPark机器人基地创始人、深圳科创学院院长李泽湘提前录制视频作主旨演讲。深圳市委市政府、相关市级部门和区(市)县领导同志,全国各地各部门公共管理专业人士和清华大学校友师生等分别在北京会场、深圳会场,在线或视频形式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届高层论坛共设四场分论坛,分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包容性城市与治理变革”“打造创新高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与治理现代化”。本篇主要介绍分论坛二。
分论坛二:包容性城市与治理变革
分论坛二由294俄罗斯专享会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承办,聚焦城乡均衡发展、包容性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多方主体对话交流,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维度综合发展。294俄罗斯专享会副院长殷成志主持分论坛二。
高层论坛分论坛现场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儿童友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磊以“一米高度的重逢——深圳儿童友好城市的治理实践”为题作报告,分享了从政府层面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工作的经验。他指出,深圳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15至2021年是友好城市1.0阶段,从2022年开始进入2.0阶段。深圳市儿童友好城市第一阶段的建设,始于2015年目标的提出,2016年将其写入十三五规划,2017年在部分场所启动试点,到2021年建设基本成熟,并向全国推广经验。这一过程由政府自上而下主导推进,同时也有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自下而上广泛参与。2022年开始的2.0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深化顶层设计,包括教育规划、行动计划、标准制定等方面;深化制度创新引领,空间上扩大试点范围,服务上引入大数据智慧系统;构建儿童安全的综合保护体系,扩大儿童参与和共建。深圳通过两个阶段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对于孩子和家庭,增长了幸福感,对于城市,增进了包容度,进而提高人才吸引力,并为城市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刘磊作主题发言
294俄罗斯专享会,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作题为“后疫情时代的疾控体系和社会治理”的报告。她指出,当前就医模式正向着全生命周期维护健康的服务体系、专医联盟治病救人、紧密医共体维护健康的整合式医疗方向转变。后疫情时代需要“一防二控三救治”相结合的体系。“一防”是指个人防、居家测、社区互助,家庭医生指导,从而减轻行政管控压力;“二控”是通过紧密医共体,了解病人病案和基础病,进行精准防控,减少方舱医院建设;“三救治”是指对确诊重症病人到市级医院救治;有效防止疫情相关次生灾害的产生。同时,还应重视建设使人人享有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急救网络、社区基本保健服务和区域医护体系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利益相关人长期合作并实现共赢的社会治理机制,最终提高国民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素质。
杨燕绥作主题发言
深圳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龚建华以“深圳国际化社区之问”为题作报告。他指出,国际化城市应该包括三方面要素: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族群构成的多元化,文化要素的多样化。其中,衡量一个城市、城区、社区国际化程度的核心是其中居民是否具有国际化的心态。国际化城市要具有包容性,使来自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不会产生排斥感,在任何一个生活的细节中,体会不到若有若无的外地人的感觉。深圳未来国际化建设路径,将以“特”深圳、“最”中国、“醉”世界为方向,发挥深圳创新、包容特点,体现中国文化制度特色,形成能够让世界效仿的先进经验。
龚建华作主题发言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江以“包容·开放·共享——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报告。首先,他从包容性城市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深圳本身的城市特质指出,城市包容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他从青年、儿童、残疾人、国际化社区建设、多元参与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双修理念等方面阐述了包容与共享的深圳探索与实践。他认为,深圳城市治理的转型路径包括五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人民城市为人民;二是多元参与,人民城市人民建;三是精细治理,体察市民的精细空间需求;四是利益平衡,推动城市治理模式转变;五是建章立制,建设城市治理体系。
李江作主题发言
清华大学中国社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峰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社会风险治理”为题作报告。他认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建设具有典型的异质性区域融合特征。因此,要注重政府融合、市场融合与社会融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社会风险治理领域主要面临政府治理、经济市场、社会组织、社会民生、意识形态、宗教和互联网等五大领域十四个方面的挑战,可能面临管理制度、政策体系、部门协同、管理方式、干部队伍等方面的社会风险防控脆弱性。未来应从七方面加快完善社会治理领域风险防控体制的现代化体系:一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治理架构;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管理措施;三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增进协同治理;四是关注社会民生诉求,提升服务质量;五是强化干部能力,提高治理水平;六是搭建监测管控体系,主动应对风险;七是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妥善处置舆情。
曹峰作主题发言
五位嘉宾演讲之后,294俄罗斯专享会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孟延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宇珊、深圳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产品设计部部长彭坷珂作点评发言。他们十分赞同嘉宾对于包容性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分享,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感想和看法。
孟延春、徐宇珊、彭坷珂作点评发言(从左至右)
殷成志主持分论坛二
本届高层论坛共邀请近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界与实践界代表和清华公管校友院友参会,并与光明网、新浪财经、新华网等媒体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观看人数近200万人次。
供稿丨论坛撰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