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8日下午,首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治理学术年会的主题分会(大会二)——“数字时代的经济发展与学科建设”在北京清华大学顺利召开。此次主题分会共汇集了16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8位演讲嘉宾就相关议题展开讲演讨论。
本文为“演讲精粹系列二”
数字时代的经济发展与学科建设
大会二现场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主持大会二,并指出,数字化浪潮全面且深刻,中国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与美国在数字经济的规模上双峰并至。我国的实践有自己的独特性,也面临一些国际上共同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科建设需要有新的思考。
安同良教授主持大会二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盛斌教授以“数字贸易:研究框架、方法与问题”为主题,从概念、理论、治理、统计数据、研究问题等五大方面进行了分享。盛斌教授指出,数字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货物贸易线上化订购为主,第二个阶段扩展到数字服务贸易,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电子传输和数字交付,包括数字产品、数字知识信息、数字服务这三个领域。数字经济的出现从逆转比较优势、降低贸易成本、改变贸易结构和贸易主体、重塑贸易规则、提升服务贸易地位、出现数字平台贸易模式等多方面改变了国际贸易。这使得治理议题、治理规则、治理途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需要结合数字时代新的因素进行革新。
盛斌教授线上发言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研究体会,以“人工智能新近发展及其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为题,以人工智能和ChatGPT为例,系统阐述了数智时代的特征和研究范式变化。洪永淼教授提出,数智时代,大数据与AI改变了经济主体行为和思维方式、经济运行方式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ChatGPT是人工智能特别是NLP领域的一个革命性技术突破,代表了AI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数据科学及相关学科产生深刻影响。我们需要有大数据思维,通过大数据去发现、理解现实复杂系统的运行状态与发展规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探索、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同时,应当注意的是,以AI与ChatGPT范式为代表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亦存在局限性,如预测结果取代因果关系、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开源数据的真实性等。但毋庸置疑的,这种大模型的思维和方法论必然会对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范式带来一些深远的影响。
洪永淼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寇宗来教授将“数字化经济社会影响”作为讲演主题,从组织边界、产业动态与社会基本矛盾三个方面解读了数字化的经济社会影响。寇宗来教授提出,数字化是一种通用技术,会把原本在信息意义上分散的众多小市场整合成一个大市场,从而改变了分工模式,降低了协调成本,对产业动态、产业边界、社会基本矛盾、国家比较优势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在数字经济变化的过程中,熊彼特的效应可能会变得会越来越强,反过来说对每个人来说不随时更新的话就可能会被替代的。对此,学术研究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数据密集型研究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创新。
寇宗来教授发言
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中心主任、CCF计算经济学专业组主任邓小铁教授以“数字经济中的算法均衡”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体会。邓小铁教授分享到,经济学研究中定价和资源分配是一项重要内容,今天的时代是算法的时代,算法均衡和可计算的经济学提供了数字经济时代主体博弈求解的可行路径。
邓小铁教授发言
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对“数字经济的宏观含义”的主题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他提出,数字经济带来了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数字经济增强了大国规模优势,影响了收入分配和市场竞争模式。公共政策需要从鼓励创新竞争、把握供给侧和需求侧关系、改善金融结构等方面促进建立更好市场生态。在数字化时代,规模经济效应促成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发展在宏观上可能具有更重要的含义,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分配变化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彭文生专家发言
罗汉堂总裁陈龙以“商品多样性的消费者福利”为题,详细解释了多样性增长对消费者价值的促进作用。他指出,商品多样性是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多样性带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变化,尤其是在认知多元化、供给日益过剩的时代,消费者变得愈发重要。而数字化技术大大降低了物理距离的限制,数字平台的飞速发展进一步释放了多样性增长的潜在价值。
陈龙专家线上发言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冯耕中教授重点分析了“Web3.0时代的互联网发展与治理体系建设”问题,冯耕中教授指出,Web3.0时代,技术体系风险和社会应用体系风险都对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区块链学科方向的建设,特别是要深入探究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一些内在的规律,只有对规律的理解深入了,才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区块链的技术应用包括Web3.0的场景下是多学科的应用的场景,管理学科、科技监管方面有很多的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同时,计算机学科也应当进一步解决区块链的基础技术问题,诸如解决交付式区块链系统、可视化分析、高动态异质社会网络、理论与算法等理论与技术问题。
冯耕中教授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李三希教授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了数字经济,同时从学科的角度剖析了数字经济如何给信息经济学学科带来的挑战。李三希教授指出,搜寻和匹配成本的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两大因素是信息经济学中被认为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数字时代,在线声誉机制、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上面两项限制因素;但与此同时,信息垄断、数据操纵、个性化福利效果争议等问题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这也推动了信息经济学学科中从机制设计研究向信息规则设计研究的转变。
李三希教授发言
在大会二“数字时代的经济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与谈环节,在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安同良教授主持下,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华教授、清华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王勇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李力行教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施炳展教授、清华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谢丹夏副教授、中金公司战略发展部刘楚等专家相继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发言和热烈讨论。
朱岩教授介绍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到了一个理论创新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数字经济与产业转型研究和区域产业转型研究。过去40年左右的实践积累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希望能够通过本次会议群策群力,发挥研究力量,来突破数字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的关键路径、关键问题。
宋华教授表示,数字技术与供应链金融是数字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很多金融上的Fintech问题,实践领先于理论研究,留给了我们许多理论上继续探索的话题。
王勇教授指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最核心、最枢纽的地方,大量的数字经济活动是依托平台进行的。交叉网络效应刻画了双边市场中的正反馈机制,也是平台经济规模效应的集中体现。只有深刻理解平台经济的本质特征,并从人口优势、流量经济、注意力资源等角度结合理解,才能更有效进行平台治理,促进平台经济发展。
谢丹夏副教授谈到,基于数据要素的知识创新对内生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知识的低隐私成本使其具有极高的复用价值,是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创新点,由此数据要素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分析和动态非竞争性分析产生影响。
施炳展教授提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这种特殊的资源是否还受到地理位置的约束。无形且泛在,到底泛在在哪里?如果数据作为数字的核心资源受到地理和文化的影响的话,我们认为前几轮全球化或者是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不平等,未来依然会存在,可能还会加强。
刘楚分享到,开源体系具有当期回报和长期收益不明确的特征,传统经济学分析框架解释力度不足。自身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投入开源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网络效应有效提升了其市场竞争力,但个人开发者及大型企业投入开源研发的驱动力仍有研究空间。此外,开源体系已经为产业领域带来了新的变化,比如开源技术研发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化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一种新的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资源分配方式;开源技术允许企业快速低成本地进行垂直整合并实现范围经济。他强调:在开源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仍有一些新现象需要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创新进行研究支撑,指导实践。
李力行教授表示,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数字经济,相应的学科体系建设一直在发展。我们需要以数字经济的组织结构、生产形式等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总结经济学的基本规律、经济规律和研究框架。
大会二与谈
以上内容根据大会二嘉宾的发言整理(以发言顺序排列)。
供稿丨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