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公管学院与精仪系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以“两会精神学习——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主题的联合学习研讨会。精仪系党委书记白本锋、系主任柳强,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院长朱旭峰等两院系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20余人参加学习,两院部分教职工旁听会议。研讨会由彭宗超主持。
研讨会现场
会议首先邀请公管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源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主题报告。周源老师指出,要从新动能、新治理、新增量三个维度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数智化时代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他重点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态势,指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支撑,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创新引擎,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并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所带来的重点创新模式发展态势做深度解析。
在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问题时,他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针对目前政策引导与统筹规划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有待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尚存不足,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周源老师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对应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和统筹规划,二是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三是完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四是加大金融财税支持,五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公管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源做报告
随后,精仪系副主任张高飞、谈宜东,公管学院副院长王亚华、朱俊明分别做重点发言。
张高飞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十四五”以来,国家产业结构持续性转型升级的重要结果,也是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出,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产业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相较于传统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智能技术、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起的生产力跃迁,具有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的显著特点。高校在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新型社会管理制度理论体系研究方面都大有可为,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身处在科技革命的前沿,更应该主动担当、有所作为。他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领域指出,新质生产力在空间技术领域带来的变革场景就是航空航天技术的融合创新,降低飞行器生产成本,在产业模式上吸引社会资本,催生新型商业航天业态,开辟航天产业新动能。他强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即需要战略性和高精尖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高校应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工作,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精仪系副主任张高飞发言
王亚华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牛鼻子”。我国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途径是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加快人均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他指出,把新质生产力放到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来看,新型的劳动力、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的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提出了新挑战和新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幅度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巨大差距。中国经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需要大幅度提升劳动生产率,大力推进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核心是利用新质生产力改造各种产业。他强调,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特别是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服务业,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大幅度提升服务业和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管学院副院长王亚华做发言分享
谈宜东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在核心支柱性产业上取得突破,具体体现在创新、产业、绿色、改革、人才这五个维度。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创新的主阵地在高校,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责无旁贷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旗。他指出,当前普遍对集成式创新的重视力度还不够,未来高校需要在科技创新领域加大学科交叉力度。
精仪系副主任谈宜东发言
朱俊明表示,要加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立足公管学院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各智库应将相关政策领域的生产关系做深入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生产力发展形成合力。学院未来将持续推动有组织科研,推动学院智库间的联动,推动智库和研究所的联络,让每位老师的科研要素配置达到更优。
公管学院副院长朱俊明发言
在交流研讨环节,精仪系党委副书记吴冠豪、副主任王鹏分别结合自身专业研究方向,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表了观点。新质生产力将带来更多的机遇,科技的发展将带来整个行业的改变。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亟需人才。
精仪系党委副书记吴冠豪(左)、精仪系副主任王鹏(右)发言
精仪系党委书记白本锋在总结发言时讲到,人工智能是一种颠覆性科技,数智时代急速的发展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希望大家能将今天所学融入到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中,未来进一步加强精仪系和公管学院间的交流学习,突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我们在科研选题和学科布局上的优化,培养有颠覆性、创造性,能够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
精仪系党委书记白本锋总结发言
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讲到,此次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他建议大家继续升华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不仅要关注科技前沿动态,更需要从治理端、生产关系端、上层建筑端去关注和提升生产力和治理力,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他希望两院系加强学科交叉,开展研学共建,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发言
供稿:公管学院党办、精仪系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