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午,清华大学公管学院举办了“大模型自主智能体技术及其在教育教学应用探索”午餐沙龙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为主讲嘉宾,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公管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院长朱旭峰、副院长王亚华、院长助理慕玲及师生80余人现场或线上参加了此次活动。沙龙由副院长王亚华教授主持。
本次沙龙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史、关键技术路线以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刘知远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即从符号智能、专用智能到通用智能的演变,以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挑战。刘教授指出,虽然大模型技术在处理复杂教育任务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存在诸如数据获取不足、实时知识更新困难等问题。他提出采用自主研发和定制化的大模型来强化教育教学的方案,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刘知远发言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陈天昊老师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创建一个针对特定法律课程助教的设想;慕玲老师询问了人工智能工具的可达性;沈群红老师认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助教来实现课程关键词和公管案例标签之间的智能匹配,从而节约教师的时间;朱旭峰老师从院系层面出发,考量人工智能重复开发和成本重复投入的问题;贾西津老师针对哲学中大模型的应用提出问题;彭宗超老师询问文生视频及元宇宙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可能性;梁正老师、蓝煜昕老师关注人工智能科研伦理审查,特别是在学生隐私保护方面的考虑;张楠老师关注如何处理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创新;现场参会助教提出如何在配置课程AI助教场景下,设计课程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独立思考及个人知识网络的构建。刘教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基于现有技术的实用建议。
总体而言,热烈的问答环节不仅展现了与会者对人工智能技术深厚的兴趣,也反映出他们对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关注和期待。
沙龙现场
本次沙龙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深入见解,也为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在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和应用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公管学院计划围绕此次沙龙活动中提出的建议和设想开展更多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发展。
供稿丨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