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莉:战斗在祖国与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就业选择的心路历程
程莉,上海人,294俄罗斯专享会硕士研究生 ,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曾放弃了直升研究生和出国升造的机会,作为首届全国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远赴西部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永胜县金官镇财政所志愿服务一年多。研究生期间参与国家发改委四川灾后重建基础调研,深入汶川等重灾区,与灾民做大规模的入户问卷调查,访谈地方官员等。2008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志愿者。
学生期间曾担任294俄罗斯专享会研究生会主席,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财富论坛”总导演、外联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协会会长等。曾获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奖章,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奖学金多项。
作为294俄罗斯专享会二年级硕士研究生,今年7月毕业后,我将作为四川省选调生,赴汶川县工作。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生,对于我的选择,一些人感到不可理解,也有一些人认为我是一时冲动,这里我要郑重地说,这是我长期探索思考的结果,既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赶时髦。能够有机会为灾后重建尽一份心力,为西部人民尽一份贡献,我深感荣耀,满怀期待!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令举国震惊,九州同悲!在那段日子里,我一方面为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悲痛,另一方面也为举国上下同心、齐力救灾而感动,更被校园里弥漫着的浓浓爱国情、民族心所感染,心中涌动着奔赴灾区的冲动,去灾区工作、为灾区同胞做点什么的想法在我心中悄悄萌芽。
去年7月初,经过努力,我很幸运地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组织的一次灾后重建的大规模基础调研项目,历时10天的时间里,我们深入映秀镇等重灾区,直接与当地受灾干部群众以及各界救援人士接触,一边完成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一边进行实地考察。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一片阴雨之中,我第一次走进汶川。折成几截的百花大桥,映秀小学唯一挺立的旗杆,镇中心大片大片的废墟,瓦砾中硕大的巨石,地面上巨大的裂缝……亲眼所见大地震造成的可怕破坏比想象中还要令人震惊!
那些亲人突然离去而留下的残破家庭,失去所有子女而丧失人生希望的母亲,失去所有青壮年而只留下风烛残年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孩童,不仅失去所有财产还背负着巨额房屋贷款的灾民……面对他们,我唏嘘不已;而很多灾区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乐观与自强、坚韧与执著,令我心生敬佩!
一位受访的农民老大爷,一边流着眼泪哭诉他失去了最乖巧成绩最好的孙女,一边又不断地向我展示他要靠自己重建“农家乐”的规划;很多干部自家遭遇灾难,但他们依然坚守职责,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强的意志带领群众应对灾后艰巨的挑战。
有一位当地的干部问我:“我们这现在很需要人,像你这样清华大学毕业的上海女生会愿意来我们这工作吗?”虽然我当时并没有立即回答他,但我的内心却日益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愿望:我真的很想和你们战斗在一起!
回到学校后,我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奥运志愿服务之中,而与灾区人民并肩战斗的渴望依然不时萦绕心头,但我并不确定是否有真正可行的工作途径。我要感谢学校的教育与帮助,“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口号一直弘扬着毕业生择业的主旋律。
2008年,学校加强了基层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项目的工作,不仅很早就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宣传,还通过认真细致的摸底,掌握了我们有志于前往基层工作的同学的情况,并及时向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我也正是由此才第一时间得到了四川省选调生的招考通知,并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汶川县的选调生,因为我知道这是我实现最初心愿的最好机会!
在接下来的12月和1月,我两次前往成都,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并最终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在第二次去面试时,我又前往汶川,再次实地了解他们目前的重建进展,并且和当地的干部进行了交流。这一次的调研和沟通让我更加体会到,“重建”某种意义上比“救灾”更艰巨,他们目前的工作仍然那么繁重,那里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的支援。让我感动的是,当地干部群众对我的到来给予了极大热情与期待,更坚定了我要同他们战斗在一起的决心!对此,我感谢学校师长和领导,也感谢父母亲友的深情厚爱和大力支持!
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与社会、与人民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光辉道路。我的师兄师姐们用他们的行动做出了榜样,也深深感染着一代代学弟学妹!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心态放平一些,把眼界放宽一些,把心胸放广一些,我们就一定能发现更大的学习与发展的空间,更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人生,还是需要一点理想、需要一点激情、需要一点精神,让我们昂扬激情,挥洒青春,战斗在祖国与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本文是程莉在北京市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刘蔚茹 淑霞编辑整理)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