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文字激扬。6月22日,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公管学院302会议室举办。此次会议是公共管理学院硕士一年级全体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研讨会,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上这门课,同学们对中国经济发展脉络、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有了全面的认识。本次学术研讨会既是对整个课程的总结和深化,也是同学们课程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检验。
研讨会分上午和下午两场,包括“中国经济转型的动因和趋势”、“中国经济转型的产业视角”、“中国经济转型的案例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研究”四个单元。研讨会展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的11篇小组课程论文。每篇会议论文由一名同学代表小组作为报告人进行报告,由另外一个不同组的同学作为评议人对论文进行评议。
副院长巫永平为研讨会致辞:“这样的研讨会形式非常好,增加了很多学术味,弥补了同学们平时学术训练的不足。看了大家的会议论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作业,是下了功夫的。王(亚华)老师开创了一个新的形式,在这门课的基础上举办这样的研讨会,是一件好事情,学院非常鼓励这种行为。”巫老师还就如何做好学术研究给同学们提出了建议。
研讨会上亮点纷呈。第一单元的论文《政府间寻租体制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为例》,由于对我国“土地财政体制”的深入分析,引起大家的强烈兴趣。李超同学报告论文之后,评议人钟笑天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比如论文的整体架构、论文模型的构建、案例的选择等,之后在座同学也提出了很多问题。
“抛开学术,我觉得我们作为未来的公共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给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给予关注。”龚辰同学在论文《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中的问题探析——基于北京郑各庄实践的思考》报告的最后这样说。她极富感情的表达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学术报告之后进行了优秀论文评选,《从排斥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当选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最佳论文。“能获奖是一种荣誉,但是我感觉我们的论文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获奖作者之一曾志敏同学说,“这样的形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我感觉非常好。”
王亚华老师在会议闭幕时作总结。他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对11篇会议论文的选题价值做了逐一点评,认为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表示,这次的学术研讨会开得很有意义,结合课程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同学们对中国经济有了更多分析和认识,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提高了大家的学术素养和学术能力。
“在山大上学时我没有这样类似的经历,感觉以这样的学术研讨会作为课程的总结蛮有新意的。刘力同学在会后说,“这次担任单元主持人感觉对自己也是一种锻炼,让自己在学术研讨的氛围中“爽”了一次。” 来自罗马尼亚的学生尤金说,“我在罗马尼亚上学学汉学的时候,也有一些课有这样学术研讨的形式来进行。不过因为班级人数比较少,就20多人,所以我们经常和其他院系,比如德语系、英语系的同学在一起探讨。”来自华北电力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褚超旁听了一天的研讨会,在最后会议结束时,他略带疲惫地说:“我导师在这里读博士后,他给我说了这个活动。我感觉同学说得都很有深度,很不简单。”
(撰稿:乔誌东供稿:公管学院硕1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