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研究生海峡两岸暑期教育服务实践记行
7月8~31日,我院5名研究生和我校海峡两岸交流协会4名本科生组队参加第二届“两岸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教育服务实践活动。该活动由两岸四地多所重点大学组队参加,先后在台湾和大陆的边远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服务实践活动。我院暨我校实践队先后赴台中市和平区梨山国中小学校和河北省磁县来村中学与光禄二中支教。梨山学校远在台湾中部山区原住民聚居区,是台湾海拔最高的学校;磁县的两所中学都是农村中学,缺乏优质教学资源。虽然支教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我院暨我校实践队克服困难,追寻孔子“有教无类”理想和现代志愿服务精神,和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同学一起,圆满完成此次跨海峡教育服务实践。
飞越海峡和高山,志在服务两岸社会
7月7日,我院教师、我校本次海峡两岸教育服务实践指导教师郑振清老师为实践队行前动员与辅导,他指出本次实践活动的两大特殊性:一是海峡两岸特殊关系背景下十分难得的两岸青年联合实践活动,对促进两岸教育交流合作有重要意义;二是两岸优势教育资源共同向两岸教育资源稀缺地区提供志愿服务,旨在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教育思想。我院台湾研究所大力支持本次活动,所长刘震涛亲自作了重要的协调工作,郑振清老师邀请台湾政治大学教师为实践队讲解台湾教育和社会发展情况。10日上午,本次活动的授旗仪式在台湾师大国际会议厅举行,台湾“教育部部长”吴清基、台湾师大校长张国恩先后寄语两岸四地青年学子,号召效法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服务学习”与“下乡课辅”为目标,发扬现代志愿义工精神,共赴两岸四地的偏远乡村进行课程辅导服务,增添弱势孩童对未来的希望。典礼上,各高校学生代表接受了张校长授旗,全体合唱《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主题曲。
会后由我校学生与台师大学生组成的联合实践队带上行李、背上睡袋,搭乘校车并转乘公共汽车经宜兰县、台中市,再走四小时盘山公路到达了海拔2012公尺的台中市和平区梨山国中小学校(台湾海拔最高的国中小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周的课辅活动。在梨山,虽然生活条件较差,同学们生平第一次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台湾山区大教室中生活,第一次在登山睡袋中休息,第一次面对活泼可爱的台湾原住民学生,第一次深刻理解教育即服务、志愿不怕牺牲的理念,热情高涨,精神焕发,展现清华学子的风采,在队长马健铨的带领下迅速进入支教服务工作状态中。
台湾支教--专注的课堂
发挥有教无类精神,促进两岸心灵相通
在台中梨山学校,每天的教学活动开始于早上8点25分,上午安排4节课,下午安排3节课,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团康活动,由支教的同学与国中的学生共同参与。梨山国中支教的课程设计与大陆地区有较大的不同,梨山国中的教学非常重视下午的团康活动,通过各式各样的游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彼此沟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辅导方案。梨山国中地处偏远,学生大部分都是泰雅族人,对外接触较少,外语学习资源也非常有限,因此在整体课程设计上特别重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各地历史、人文、地理景观的介绍。在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与沟通交流的能力,强调对英语的实际运用。在社会课堂上,清华大学的同学特别向梨山国中的同学介绍了各自家乡的地理、人文景观,得到梨山同学们热烈的反响。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媒体、游戏等方式,寓教于乐,给予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更多的关怀,共创教育环境的双赢。
7月12日,清华大学的同学与梨山国中的校长、教务主任、学务主任进行访谈,校长向清华大学的同学们介绍了台湾国中校长的遴选考核机制、台湾的升学制度以及相关的教育理念。
7月15日,清华大学的同学与梨山国中的同学们分享了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精神、294俄罗斯专享会的教学育人理念,让台湾的同学们对清华大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台湾梨山国中小支教始业式师生代表合影
台湾支教——别开生面的团康活动
支教磁县联袂同行,两岸学子青春飞扬
7月23~31日,是本次“两岸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教育服务实践活动的第二阶段,我院暨我校实践队与来自台湾师大的20位老师与同学共同参加了为期9天的大陆支教活动,来到磁县两所农村中学来村中学与光禄二中。
本次支教活动得到了河北磁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7月25日上午,在磁县来村中学举办了简洁而隆重的支教启动仪式,磁县领导以及支教中学的校长、老师出席仪式。县委书记李德进感谢清华大学、台湾师大和我院台湾研究所组织此次活动,并亲自我两岸同学讲解古代中原地区的同宗文化传承。本次支教活动支教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两岸的老师们本着孔子“有教无类”的理念,将知识带给了中学生们。当地即将升初二和初三的孩子们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物理和化学两科目,台湾和大陆的同学们用小游戏和手绘的图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理和化学两个科目。来自台湾师大的同学们把他们的创意和活力带到了课堂,让原本害羞的孩子们开始敢于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来自清华的同学协助台湾老师书写简体字、解释两岸教育体制和相关说法的差异,与台湾同学配合默契,也与当地的孩子们结下了深深的友谊。支教活动内容形式上精彩丰富,除语文、数学等科目外,亦安排了文化分享、体育、美术和音乐等更加开放的活动,向孩子们介绍了台湾、大陆等地的美景和美食,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更加了解外面的世界。
在完成支教任务的同时,两岸师生与磁县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以及磁县青年干部与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了两场座谈会,对两岸教育体制、环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两岸师生还受邀参与磁县规模盛大的红歌晚会,感受到了磁县人民的积极和热情。
两岸联合磁县支教服务实践
短短的9天磁县支教活动使两岸同学与当地孩子们产生了深刻的友谊,离别之际,孩子们哭红了眼眶,不舍老师们离开。同时将近一个月来的共同奋战使来自台湾师大的同学与北京清华大学的同学也加深了了解,大家互留联系方式、互赠礼物,彼此间成为了好朋友。最后,此次两岸青年暑期跨海峡联合教育服务实践取得了圆满成功。
(撰稿:范帅邦、韩瑶、吴辉、孟录欧 图片:马健铨、范帅邦、郑心遥 供稿:台湾研究所)
部分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