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台北12月14日电(记者 李文辉)12月10至11日,两岸统合学会举办“台北会谈”,邀请两岸学者讨论未来两岸关系。此次台北会谈是两岸红、蓝、绿三方学者首次就敏感的政治议题进行讨论,具有历史意义。
图为会谈现场
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展开辩论,擦出智慧的火花。可以说,在“台北会谈”这个公开、自由、坦诚的沟通平台上,两岸专家学者均充分展现诚意与善意。与会者虽然各具不同的政治光谱,但都能够从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各家学术角度及各自观察视角,对当前两岸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两岸认同与互信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讨论,达到了扩大交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效果。
本次“台北会谈”的一大特点就是与会者不论各自具有的政治光谱如何,每一位都能积极参加会议议题的沟通与讨论,都是出于对两岸未来发展及两岸广大人民切身利益考虑,充分释出诚意与善意。意见和看法或许有所不同,但出发点均是为了两岸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以及两岸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这一点最为值得肯定和赞许。很多专家学者还勇于突破政治框架的束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的建议,体现出当代两岸学者优良的学术风范和广阔的政治胸襟。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教授从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认真思考,提炼智慧,对两岸未来的政治安排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论述。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孙亚夫主任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客观、辩证地阐述了两岸认同与互信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当前两岸要进一步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不断夯实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我院台湾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巫永平担任“从认同互信层面谈如何深化两岸现有的发展趋势”的与谈人。他特别针对台湾学者广泛使用的民调数据进行评论,强调民调数据与实际经常有落差。要提高台湾民调认同度,台湾民众对大陆心态要调整,只有建立在对彼此宽容、理解、更有耐心、更细致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两岸民众交往合作中微妙的心理。
巫永平教授认为台湾学者经常使用民调数据来论证学术观点,但是忽略了民调数据中的情景设定和问题设计,虽然数据是真实的,但民调结果与民众真实想法、实际经验体会之间还有着被扭曲的可能,而学者应该更为理性和全面的看待民调数据。
图为巫永平教授
“台北会谈”由两岸统合学会、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两岸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21世纪基金会、台湾政治学会、台湾民主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协办,一连两天在台北福华饭店邀请两岸学者座谈。
(供稿:台湾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