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主题为“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移”的校庆日院友返校讲堂活动在学院一层大厅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非政府组织的60余名院友到场参加了此次活动,重返学院享受学术盛宴。学院薛澜、于安、杨燕馁、王名四位教授分别做了演讲,并就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学院副院长巫永平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堂活动。
于安教授认为,第十二届中央政府的组成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政府建设和施政方针方面比较系统全面的展现。中央政府从6个方面进行改革,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思路进行改革。这个改革以大部制为中心,以机构调整为特征,合并了一些职能。他认为,职能转变意义非常大,它要系统地提出完整的政府形态的设计。按照这个职能设计,可能是一个新的起点,期待政府在解决环境、食品安全、科技进步、分配等几大问题方面拿出具体的方案来。
王名教授认为,职能转变可以用“小政府,大社会”六个字来概括,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向市场放权;二是向社会放权;三是向地方放权。他认为,社会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改革的突破口。现有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格局,应还权于社会,改善现有社会组织体制、社会服务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伴随社会改革的推进,也会逐步带动政治体制改革。在王名看来,中国若想不用付出巨大的社会震荡代价,走向现代政治,实现民主化,需要依靠社会改革,依靠公民社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启动第二轮改革的宣言书。
杨燕绥教授将为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开设的《政府组织和治理》和《社会保障学》两门课综合起来,向院友们提供了一个压缩包式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四个挑战和一个路径。她认为中国在体制上必须走向强化顶层设计能力的大部制。同时,各地区要建立信息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有执行能力的执行系统,形成一个垂直属地对接的网格。在网格体系之下,强化公民参与和社会网络互动,从而建立一套全覆盖的公共服务体系。
薛澜教授认为,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中国的公共政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梳理改革的政策议程,中国现在最迫切需要的还是公共治理体系改革。现在的改革需要非常完善的监管体系。小政府并不是说政府人员越少越好,政府要管的,还是要给予充分的资源,让它真正管好,这就要求辩证的理解“小政府,大社会”的观点。
讲座后,院友们就社会保障政策、社保基金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广泛提问,有院友表示,这次在校庆日返校,就是“带着问题回来的”,希望从母校这里学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良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
(供稿:院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