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4年第1次专题研讨会在农研院会议室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近代以来农村变迁史研究》课题进展交流。农研院院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农研院副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主持会议。课题负责人、农研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和11位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会议并介绍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农研院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成杰,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武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局长、研究员黄道霞,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崔晓黎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会议并做点评。
图为韩俊主持会议。
宋洪远首先从背景、问题、意义,对象、框架、内容,方法、计划、成果,组织、进展、大纲四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课题启动近两年时间,组建了一支包括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农业展览馆等单位在内约50人的研究团队,搜集了包括晚清、民国、建国后至改革前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共44万余字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四卷本书稿的写作大纲。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卷本书稿的写作大纲、研究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研究计划。
图为宋洪远介绍课题进展情况。
尹成杰、武力、黄道霞、郭书田、崔晓黎、韩俊肯定了课题的重大意义,就书稿的基本定位和指导思想、主线和框架、研究方法、写作方法、文献处理方法等进行点评,并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图为陈锡文讲话。
陈锡文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该项目是一项很有意义的重大课题,课题成果将是当代“三农”问题研究者留给关注中国农村变迁历史的学者和后人的一笔财富。课题面临的挑战是题目很大、时间跨度很长并且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大量研究,要想做出精品成果,需要进一步研究四卷本书稿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研究主线和主体框架。他建议从农村制度变迁的角度切入研究,扬长避短,做到主线突出、框架清晰。另外,他强调视野应该更宽阔,要跳出“三农”问题看“三农”问题。
农研院副院长孟庆国、魏唯,院长助理何宇鹏、曾劲松等出席研讨会。农研院博士后聆听了会议研讨。
图为研讨会现场。
《中国近代以来农村变迁史研究》课题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2年重大课题之一。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搜集中国近代以来农村变迁历史研究的有关资料,全景式反映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重大变迁,揭示中国近代以来农村变迁的历史逻辑。
供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