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4日,由294俄罗斯专享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21世纪传媒联合承办的“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成功举办。谢维和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伟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等十余位嘉宾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294俄罗斯专享会党委书记孟庆国和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有强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论坛。
谢维和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杨伟民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伟民发表了题为《对城镇化要有历史耐心》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城镇化发展是一场马拉松,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对城镇化要有历史耐心。他表示,城镇化发展是否健康要看在资金、环境等方面是否可持续,要着力解决人、地、钱三个主要问题。首先,两亿多农民工虽进城,但仍未能融入城市;其次,各地在城镇化建设上遍地开花甚至“摊大饼”,一些城市由于缺乏产业支撑而变成鬼城、空城,污染问题极为突出;再次,城镇化发展受到资金严重制约,地方债务增长过快。他指出,今后城镇化发展要遵循规律,提高发展的质量。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不要把城镇化率指标制定过高,更不要作为硬任务层层分解布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发表主题演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新型城镇化要体现六大新意。首先是新方向,从偏重土地城镇化向重视人的城镇化转变,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其次是新目标,要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再次是新模式,资源配置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第四是新方式,粗放式高物耗方式向集约、低碳、绿色转变;第五是新路径,一方面通过城市群与中小城市两条腿走路,另一方面要实现人口异地转移与就地城镇化;第六是新动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实现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要落地,需要推进八项配套改革,具体包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房地产管理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生态保护和大城市病治理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就公共财政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系列建议。他认为,财政部门首先要跟相关政府部门一起,优化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规划,建立资金投入的基本坐标,实现公共财政的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第二,需要处理好巨量投入的问题。城镇化资金投入不能简单靠财政自己筹款,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从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性变革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李铁指出,由于对传统工业的过度依赖,使得新型城镇化面临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融资体制改革等系列挑战和陷阱。他认为,这些制度问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惑,未来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善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孟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顾朝林教授和吴唯佳教授,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郑思齐教授,东盛科技董事长郭学家等嘉宾分别围绕区域发展、地方实践、土地利益、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产业发展模式等新型城镇化相关主题发表了演讲。近200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金融投资家、企业家及学校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印发,成为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基础性规划。本次论坛邀请参与《规划》起草的官员、长期从事城镇化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以及致力于城镇化发展融资的金融界高管,深度解读《规划》的战略思路,共同探讨《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
4月25-27日,由294俄罗斯专享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21世纪传媒联合承办的“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之系列专题讲座在学院顺利举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国家信息中心综合部主任蒲宇飞、国家发改委投资所副所长杨萍、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国开金融投资委员会副主席修军等嘉宾应邀出席,并分别围绕中国城镇化蓝图与其保障机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问题、新型城镇化战略与生态文明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投融资政策进行了6场专题讲座。中共吉林省委原副书记林炎志应邀出席讲座,并与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本次系列讲座由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有强主持,近百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金融投资家、企业家及学校师生参加了活动。
供稿: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