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美智库高端论坛”。论坛围绕中国的智库建设与国际合作展开了三场专题讨论,近2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发言。
图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傅莹做开场致辞。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女士为会议致辞。傅莹女士指出,中国现在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改革就需要好的建议和好的想法,需要人们的智慧,同时也需要了解其他国家,从其他国家当中去学习。中国的智库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离我们说的“现代的新型智库”或者说“当代的智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者要做很多事才能达到新型智库的水平,也是中国政策制定者所提出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好地来提供政策建议,我们要能够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意图。同时,中国智库建设也面临独特的困难,既有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困难,同时也有语言本身带来的交流问题。对于中国的智库以及中国的这些学会和研究机构来说,必须要意识到中国乃至世界发生的变化,要不断地去发展,要能够实现现代智库的标准。
图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做主旨演讲。
论坛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和布鲁金斯学会执行副主席马丁·因迪克(Martin Indyk)做主旨演讲。李杨副院长讲到,中国社科院是国务院直属研究机构,有很多种方式来发挥智库的功能,有很多研究所和研究人员参与各个层级的国家政策制定,有自己的上报系统,研究人员会作为教师给从中央到地方各个部门的官员们授课,此外还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包括对现有的机构做一些拆分,不久将会有11个整合的智库类研究机构挂牌并开始运作;还包括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宣传,实现智库建设媒体化、网络化;建立一套与现代智库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包括薪酬体系、用人体系。
图为布鲁金斯学会执行副会长马丁·因迪克做主旨演讲。
马丁·因迪克先生详细介绍了布鲁金斯学会的运作机制。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历史最久远的独立智库,该学会主要从事和政策相关的研究,为美国政府提一些政策建议;该学会不做受托研究,主要从外部的角度来影响政府。美国的智库有很大的影响力,智库专家能够带着他们的政策建议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然后再把这些建议真正制定成政策。布鲁金斯学会的资金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美国政府,主要来自于慈善资金会、个人资金、企业以及外国政府。布鲁金斯学会强调研究的独立性,认为要在资金提供者以及学者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让学者不要受到资金来源的影响,能够去做独立的研究。
三场专题研讨的题目是“国特色智库:中国需要怎样的智库”、“多元化的中国智库:新型智库如何突显自身独特性”、“智库的国际合作:中国智库如何走向国际化”,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王莉丽副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和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主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Arthur Kroeber、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共识传媒集团总裁周志兴、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亚太主任Joan Kaufman、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Kenneth Lieberthal、新华社瞭望智库主任编辑夏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姜春力等发言并参与讨论。
图为现场嘉宾与听众在认真聆听演讲。
约200名听众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互动。
供稿: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