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知和行”思想沙龙第一期暨“中国传统治道与当代治理”会议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302教室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主办,《文化纵横》杂志社协办。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清华大学公管学院胡鞍钢、鄢一龙、罗一楠、文化纵横杂志社执行编辑陶庆梅、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白钢、社科院美国研究所谢韫、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支振锋、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程碧波等专家学者及清华大学校内外师生。
图为会议合影。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传统治道与当代治理”,拟从儒家、法家、道家的治国之道视角,分析边疆与民族、中央与地方、税收与财政、法治与德治、富强与王道、治道与治术等当代仍然有重大意义的治理问题,总结中国古代良治之道,探索兴衰之道,并求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有所启迪。会议由鄢一龙老师主持。
首先,胡鞍钢教授与韩毓海教授分别为会议作主题发言。胡鞍钢教授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他最新一篇文章的核心思想。首先,他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在经历了殖民主义(Colonialism)时代、帝国主义(Imperialism)时代和霸权主义(Hegemonism)时代之后,将由中国倡导并引领开启“共赢主义”(Win-winism)时代。其次,他阐明了习近平的“共赢主义”是集新中国历届领导人思想之大成并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传统精华之大成,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和当今时代的创新性,他提出,共赢主义的核心目标和宗旨是:与全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打造和谐世界、大同世界,并阐释了共赢主义八个方面的内涵,最后,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共赢主义的行动方案,将推动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地理革命,中国将积极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共赢发展等方面大有作为,大有贡献。
韩毓海教授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一带一路”的天下观、实践观和知行观,表达了中国目前理论水平落后于实践水平的隐忧,并强调要知行合一,加强“一带一路”的理论研究,总结中国传统治道的优秀思想,促进中国治理体系的建设,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支振锋老师以《有机法治——中国的法律治理》为题,从“几个不许提”及引起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他对目前中国法治道路的思考。他在与西方法治——司法治道制度的比较的基础上,认为中国法治最大的特点是有机法治,强调综合治理。它在权衡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解决纠纷,把矛盾化解在未萌芽状态,不鼓励完全的司法解决,成本更低,必须跟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没有党的统一的协调,法律体系就无法运转。
罗一楠老师以《中国传统治理理论的研究路径、基本问题和现实意义》为题,讨论了如何用治理体系的视角来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治理思想的问题。他认为,要在历史和国家的比较基础上,对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与范式等进行研究。他提出,从治理体系视角来理解政治过程的话,国家权力的运行是靠一套紧密且协调的制度安排产生的,它的强弱是由于制度体系本身的特点来决定的。他认为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逻辑中很基本的思考方式之一,是很核心的政治思考方式。他从对王阳明、朱熹等先贤思想的实证研究中提出了传统政治思想家思考的五大命题,也即中国复杂性治理的重要命题。
陶庆梅女士进行了评论。她认为,传统治道与当代治理是今后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中国学术界在经历从中西研究到古今研究的学术转向,这意味着一个学术自信的时代刚刚开启,回到中国问题和中国逻辑。另外,她认为不仅要梳理传统治道,还要对其产生的原理及当代应用进行深入的挖掘。她认为中国的国际格局需要靠一带一路去改变,而中国历史和传统思想是一带一路实现的支撑。最后她向支振锋老师提出了未来中国法治中个体权力的诉求会否冲破对整体利益考量的问题。
白钢老师提出了非常有趣的“师生辩证法”的概念来阐释中国共产党的特点,他认为中国传统对当代政治的一点影响,体现在毛泽东对于列宁主义式政党创造性的改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有别于苏俄式政党一个最根本的特点,党对人民的教育本身也是向人民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互动辩证的关系,这种党与人民的师生辩证法和学习共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核心的特征,是群众路线的最核心的精神所在。
程碧波老师的论文题目是《中国国计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历史与未来》。他认为,中国的国学是一个反对宗教、最具有科学精神的开放、开明的天下文明,不仅是人文的,也有丰富的科学与技术。他从历史发生的角度对西方经济学和中国国计学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货币和财政方面举了丰富的例子,提出了历史上二者就已经有了以个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与以国家为基础的宏观调控的差异。中国国计学是一套系统的国家经济体系的思想,对当代中国经济治理与世界其他国家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未来世界的经济理论应该回归到国计学。
谢韫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最近写的有关日本大陆政策形成的文章。她认为,日本的大陆政策并不是在明治维新以后形成的,而是产生于日本的16世纪末,战国末期,代表是丰臣秀吉。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将能够真正形成一个经济、安全和政治全方位的命运共同体。
鄢一龙老师围绕《中国良治治道跟当代治理的关系》向大家分享了他的观点。他分别总结了儒、法、道三家良治的特点,并且把三个中国传统的治道跟西方的治道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三大区别,最后,他提出了传统治道对于当代治理五方面的意义:一、天下为公的政道;二、选贤与能;三、强本抑末;四、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统一;五、国家权威与国家德行;六、有为无为的互补。
最后,胡鞍钢老师做总结,他希望将来“知和行”沙龙可以制度化,国情研究院正在建设国家高端智库,除了出政策还要能够出思想,在学术界形成良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讨论。不同年代的学者——资深学者、中青年学者、年轻学者,不同学科的学者在一起思想碰撞,为国情研究,为中国治理,为当代的大变革提供思想资源,寻求中国发展之路、富强之路。
供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刘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