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举办“清华两岸论坛(第5期)”,邀请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孟俊作了题为《以“情境分析法”前瞻中国大陆中长期发展型态:海外及台湾观点》的主题演讲。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存毅、副教授李保明担任报告评论人,院内外师生30多人参加此次论坛。
图为论坛现场。
刘孟俊在演讲中指出,大陆经济在内外两方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或挑战。首先是外部需求不振,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上扬,波及实体经济稳定,具体而言,全球金融流动性风险增加,先进国家QE政策助长资产泡沫化,货币贬值对出口提振效果减弱。全球综合需求长期低落,与之相伴随的分别是:人口长期老化,衍生消费与创新动力不足;贫富不均加剧,这在新兴市场地区尤甚;投资动能不足,难以拉抬生产成长,其中基于债务压力,各国削减开支明显。其次在大陆内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压力,投资驱动效果渐弱,债务总额不断累积;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整体下滑显著,人口红利消退;经济放缓或会使原本所得分配不均问题恶化,直接影响内需生成;转变中的国有企业从业人数、资产比重下降,报酬收益率低于非国企;由房地产、影子银行、地方隐形债务等导致的整体债务风险提高。
他在演讲中提出的“情境研究法”大致包含8个连续流程:评估现状优劣→收集多方资讯→确认未来10至15年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形成未来各种情境(剧本)→分析不同情境的内涵→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当地意涵→评估可采取的配套措施→(政策)执行与持续监测。在汇集分类各种资讯(中外智库、大学系所相关研究成果)后,可归纳出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重点前瞻的对象是那些冲击程度强,但难以评判其发生几率的因素。进一步地可通过将相关因素浓缩合并、模型推估等方式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一般会排定出关于经济发展的两个驱动力(因素)。
在点评与问答环节,刘孟俊所长认为,由于大陆内部发展差异较大,“中国制造2025”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区域差距,在此情况下,欠发展区域如何实现跳跃式发展值得关注,其中举措之一便是在当地建立新制度,改变行动者的思维,避免不同区域对政策资源的依赖;在“一带一路”议题上,他认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是“非FTA的FTA”,即大陆是通过渐进贸易的方式来达到类似FTA的效果;部分两岸产业合作项目成效不彰,存在有各方政策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即两岸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目标不一致,与其推动直接性的产业厂商合作,不如在现有合作中加强渐进性的制度化。
供稿:台湾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