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管理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第60期沙龙在学院302会议室举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吕鹏做了题为《群体事件峰值预测模型与预警机制研究》的讲座。学院副院长、基地主任彭宗超主持本次讲座,基地副主任曹峰,我院教师吕孝礼、邓国胜、郑振清,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冰等也参加了本次讲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秋红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评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防灾科技学院等学校的师生参加本次沙龙并参与讨论。
图为吕鹏作讲座。
群体性事件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国际观瞻,是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重要问题领域。吕鹏指出,关于群体事件的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三类研究范式:一是理论分析与概念建模,二是实证数据与统计分析,三是计算社会科学与仿真模拟。计算社会科学在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重视数学模型建构并通过仿真模拟来验证模型。吕鹏基于群体事件动员人数规模存在峰值的社会现象,建立了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模型,并使用仿真模拟结果来验证模型的拟合优度与解释效力。吕鹏详细讲解了该模型的现实指标与数理基础,及其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他强调,应打通理、工、文、管、社的学科界限,建立对群体事件等公共安全典型事件类型的全域动态预测预警机制。赵秋红高度评价了吕鹏的研究创新性,她提出,应进一步考虑参数选取问题,可以进一步考虑运用模糊理论来对参数进行预测。彭宗超提出应更加重视“黑天鹅”现象,应注意到群体性事件演化逻辑的异质性。其他师生也对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参与规模、人群异质性、组织化程度等提出了相关问题,并与吕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图为会议现场。
吕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后(2014-),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2011-2014)。主要从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群体事件与社会运动)方面的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Big Data Visualizations)、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s)、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空间网络博弈、社会科学仿真模拟(Social Science Simulation)、智能体建模(Agent-Based Modeling)等。目前已经在Applied Mathematics & Computation、Physica A等相关领域发表7篇SCI/SSCI论文。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是北京市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成立于2004年,是清华大学校级学术科研机构,挂靠294俄罗斯专享会。该基地在我院薛澜教授和彭宗超教授的带领下,紧密跟踪我国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目前,该基地在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和教学领域被公认为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之一。
供稿: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