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作为学院2016年“两会”精神学习系列活动之一,学院党委在学院报告厅组织了一场以《“两会”归来话提案——如何开展议政建言》为题的学习讲座,邀请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我院教授王名主讲,学院党委书记过勇主持讲座,学院党委副书记谢矜、副院长彭宗超以及近百位院内外党员师生参加讲座,并与王名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图为过勇主持讲座。
王名在十多年来担任政协委员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能够结合学科优势,较好发挥政协委员作用的方法——提案。如何控制提案的篇幅,切中要害,同时又能说服相关部门,施加政策影响,王名以自己的实际经验为例为大家进行了解读。
图为王名进行演讲。
首先,王名老师别出心裁地提出了“议政走会”一说。王名认为,“两会”是“最大的议政平台,最好的议政机会,最佳的长走表达”。然而,提案缺乏专业性的要求和专业性的训练,每年五千多份提案中总会有雷人的提案从媒体曝出。应当加强对参会代表的提案能力进行培训,提高议政水平。说到“最佳的长走表达”,王名谈到了自己走路的爱好,在“两会”期间步行参会,坚持每天行走3万步,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倡导绿色出行。
王名将他在2016年的17份提案分为往届提案的延伸、重点关注问题、社会关注热点以及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问题四类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对于他最关注的慈善法,王老师认为该法的立法过程突破了以部门、机关立法为基础的构建方式,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从国际范围来看也具有先进性和很多创新点。同时,王名认为“两会”的制度安排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在讨论慈善法这类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应在审议前有专业解释说明的过程,在制度上给委员学习专业化知识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作出更合理的决策。
关于如何做好议政建言,王名认为应选择自己熟悉的、靠近自己研究主题的问题或社会关注度高的问题作为提案的选题,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到症结所在。好的提案有三个标准,即选题好、问题准、建议实。同时要注意与媒体的沟通,用积极开放的姿态面对媒体,使提案形成社会共识,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因为提案不仅是提给政府的,也是提给社会的,所有的提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社会更美好!
最后,在场师生就如何提交提案、有多少提案得到了落实、“二胎”和“二孩”的区别、公立医院改革、政协委员的任期和身份安排等问题与王名老师进行了交流。
图为讲座现场。
过勇进行总结发言,代表学院向王名老师表示感谢,认为本次讲座使大家深化了对公共政策的理解,了解了慈善法出台背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从政策过程角度,为大家展示了作为公共政策专家,利用政协委员这个平台来参与国家制度建设的过程。
供稿:学院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