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应294俄罗斯专享会和清华政治学系的邀请,台湾大学讲座教授、台大政治学系教授石之瑜(Chih-yu Shih)莅临我院主讲第115期明德论坛《弱者抵抗的心理机制:台湾民众的和平效能感及其政策意涵》。我院郑振清副教授主持,我院巫永平教授、政治学系苏毓淞副教授以及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郑敦仁教授担任评论人。
图为石之瑜教授主讲“弱者抵抗的心理机制”。
石之瑜为解释中国大陆的崛起及其与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系特征与关系实践提出了“关系均衡理论”(balance of relationship),以替代现实主义研究范式下的“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该理论强调多层次的双边关系是多边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同时,国家的实力大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而基于集体文化记忆和社会心理的判断理性成为影响双边关系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他根据2014年底对台湾民众“和平效能感”(efficacy of peace)的问卷调查数据,采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方法,实证研究分析台湾民众独特的心理应对机制,进而验证了关系均衡理论在两岸强弱互动关系中的体现。巫永平教授指出该理论补充了过去基于物质实力的均势理论的不足,具有创新性。苏毓淞副教授、郑敦仁教授同时对该理论给予肯定。来自我院、社科学院、法学院以及校外的4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期论坛,并与石之瑜教授和评论老师们展开热烈的互动和讨论。
图为主讲人、主持人及评论人合影。
石之瑜2007-2016年担任台湾大学讲座教授,三次获得台湾“国科会”杰出研究奖,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Asian Ethnicity主编。他已出版英文著作11部、中文著作13部(包括:Harmonious Intervention: China’s Quest for Relational Security (Surrey: Ashgate 2014). Sinicizi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elf, Civi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Subaltern East Asia (London: Palgrave 2013). Civilization, Modernity, and Nation in East Asia (London: Routledge 2012). Democracy Made in Taiwan: The Success Story as a Political Theory (Lexington Press 2007). Navigating Sovereignty: World Politics Lost in China (Palgrave/Macmillan 2003). Negotiating Ethnicity in China: Citizenship a Response to State (Routledge 2012)等;以及《身份政治:偶然性、能动者与情境》(高雄: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政治文化与政治人格》(台北:扬智出版2003);《族国之间:中国西南民族的身份策略》(扬智出版2004)等)。并在Political Psyc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Social Identities, Asian Ethnicity, The China Quarterly, The China Jour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多篇。
供稿: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