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至11日,2017危机管理与风险治理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在海口中改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从危机管理到风险治理:改变范式的时刻到了?”,由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民主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三家单位共同主办。会议在第一天上午举行了开幕式与主旨演讲,第二天上午举办了主旨演讲与中外专家圆桌会议,并在其他时间分别开展了16个分论坛的主题讨论。50余名专家学者宣讲了大会录用论文,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尼泊尔、新加坡、意大利等超过15个国家、50余家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94俄罗斯专享会院长、应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薛澜教授,副院长、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基地副主任吕孝礼助理教授,基地副主任曹峰助理教授以及10余名博士后、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1月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薛澜教授主持。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时祥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海南)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作了题为“以监管变革为重点,应对经济金融风险挑战”的开幕式演讲。
图为薛澜主持开幕式。
薛澜指出传统的危机管理更多的是被动应对,而新时期的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从而使得传统危机治理无法有效应对新危机。其次,现阶段专家对风险的研判与公众存在错位,因此,需要加强风险沟通。薛澜强调要从传统被动的风险管理转变为主动的风险治理,进一步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沟通,建立更具韧性的风险治理体系。
图为罗时祥在开幕式上致辞。
罗时祥介绍了海南省的基本发展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公共安全风险日益复杂,非常需要跨区域的学术机构之间、政府部门与学术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与合作协同”。他希望能够以此次学术交流会为契机,加强海南省与各位专家、学术机构的沟通,推进各方进一步合作。
图为迟福林发表开幕式演讲。
迟福林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与各种矛盾问题叠加,风险的应对和治理成为一项重大任务。对此,迟福林院长提出五点建议:调整优化监管权力结构、以破除垄断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和法治化、形成政府监管与社会参与监管的合力,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保障监管数据的客观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会议主旨演讲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民主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Arnold Howitt博士主持。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执行主任Rajib Shaw、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研究员Paul Knox Clarke、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Robert Olshansky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灾害风险减缓中的科学普及:问题与前景”,“在危机与长期救援行动中国际人道主义组织间协调”,“灾后重建社区”的主题演讲。
图为Arnold Howitt主持会议主旨演讲。
Rajib Shaw指出从兵库行动计划到仙台框架的转变意味着要更加重视城市韧性建设,重视私人部门、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他重点阐述了科学和技术在减灾中的发展及挑战,认为年轻科学家是在跨学科减灾研究中的重要贡献者,减灾高等教育是仙台框架的头等大事,减灾知识则是实施仙台框架的基础,政府和立法资源是减灾行动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其次是技术和人力资源。Paul Knox Clarke以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机构为例汇报了危机响应和恢复行动中的协调问题,回答了组织结构如何影响危机管理和协调的问题,最后指出了其在韧性建设和减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Robert Olshansky介绍了灾后社区选址过程中有关自然科学、风险决策、经济社会联结、产权、资金来源、财务、政治及其他规划目标的有关问题。9日下午,三个会议现场同时举办主题分论坛。各分论坛均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参与,会场讨论气氛热烈。9日晚,全球挑战基金会发起的2017全球挑战奖(The Global Challenges Prize 2017)中国区启动仪式也同步进行。
图为Rajib Shaw发表主旨演讲。
图为Paul Knox Clarke发表主旨演讲。
图为Robert Olshansky发表主旨演讲。
1月10日上午,会议主旨演讲由Robert Olshansky教授主持。Arnold Howitt博士、薛澜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抗逆力与提前恢复概念:我们能够在灾害发生前开始恢复吗?”、“中国地方政府减灾投入行为”的主题演讲。Arnold Howitt博士提出了提前恢复概念,并指出需要从计划、金融、沟通、规制、居民救助项目等方面进行提升。薛澜教授介绍了我国各省级地方政府预防性减灾支出的变迁过程与影响机制,指出我国地方政府预防性减灾支出变迁主要受到焦点事件、财政资源、地方官员特质等三个维度因素的影响。主旨演讲后举办了中外专家圆桌会议,由薛澜教授和Arnold Howitt博士联合主持。Brian Gerber、Naim Kapucu、Eric Stern、Patrick Roberts、Philippe Nardin、Regan Potangaroa、彭宗超等专家参加了圆桌会议讨论。圆桌会议中各位专家回顾了既有危机研究存在的主要挑战,并为年轻学者和专家指明了未来可深入开展研究的方向。10日下午,在三个会议现场分别举办了“理解风险:沟通与媒体”、“理解多灾种管理”等6个主题分论坛。
图为Arnold Howitt发表主旨演讲。
图为薛澜发表主旨演讲。
图为圆桌会议现场。
1月11日上午,大会举办了英国驻华使馆资助的“中英专家对话”、全球挑战基金会资助的“全球风险治理”分论坛、“风险治理:经验展示”分论坛。
图为分论坛现场。
图为分论坛现场。
图为会议嘉宾合影。
会议中,基地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论坛研讨并发表了多场论文报告。基地主任彭宗超教授与基地硕士研究生陈新魁发表了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的论文报告、基地副主任吕孝礼助理教授与基地博士研究生徐浩发表了题为“预案编制小组结构、小组氛围与知识共同生产对预案编制有效性的影响”的论文报告、基地副主任曹峰助理教授发表了题为“行政问责的失灵:中国社会冲突升级的研究”的论文报告、基地副主任吕孝礼助理教授在英国驻华使馆资助“中英专家对话”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应急管理:走向综合化道路?”的论文报告、基地博士后张美莲发表了题为“中国危机学习的多种视角:如何可能与怎么办?”的论文报告、基地博士后谢起慧发表了题为“通过社交媒体增强灾害抗逆力”的论文报告。
图为彭宗超做论文报告。
图为吕孝礼做论文报告。
图为曹峰做论文报告。
图为张美莲做论文报告。
图为谢起慧做论文报告。
据悉,本次国际学术会议以“风险治理”为主题,共设置了“应急准备”、“理解风险与应急管理:组织视角”、“风险与应急管理系统I”、“风险与应急管理系统II”、“理解社会风险与治理”、“理解风险的政治维度”、“理解风险:沟通与媒体”、“理解多灾种管理”、“恢复、可持续发展与未来风险减缓I”、“恢复、可持续发展与未来风险减缓II”、“常规与新兴风险治理”、“中文分论坛”、“英国驻华使馆资助中英专家对话”、全球挑战基金会资助的“全球风险治理”分论坛、“风险治理:经验示范”等16个分论坛。本次会议遵循环保办会的理念,使用电子会议手册与材料,减少不可回收材料的使用。
图为电子议程页面。
附:主办单位简介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Center for Crisis Management Research , CCMR)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成立于2004年,属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首批资助的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是一个集科研、教学、培训和咨询为一体的跨学科研究机构。“非典”之前已经开展危机管理研究,是国内首支从社会科学视角开展危机管理研究的高水平专业团队。基地面向国家应急管理重大战略需求,先后参与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食品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多次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及部委政策及文件的起草工作,政策建议多次被国务院以及北京市领导批示并采纳。
网址:http://ccmr.sppm.tsinghua.edu.cn
哈佛大学危机领导力计划(Harvard University’s Program on Crisis Leadership,PCL)
哈佛大学危机领导力计划旨在提高社会应对自然灾害、基础设施、技术和系统故障、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恐怖主义的能力。危机领导力计划采取全面的风险管理视角,着眼于风险减缓战略,应急准备和响应以及灾害恢复。主要进行相关研究、开发教学案例、为高级别官员提供相关学位课程和管理教学、赞助会议和研讨会等工作,并与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合作以提升他们的危机响应能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China Institute for Reform and Development,CIRD)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成立于1991年11月1日,是以改革发展政策研究为主要业务的研究机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连续在2013与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智库,在中国智库综合影响力中排名第10。
供稿: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
2017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