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7年第二次专题研讨会在清华公管学院302会议室举行。本次研讨会以“‘一带一路’与深化农业合作”为主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叶兴庆,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张陆彪,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市场贸易研究室主任翟雪玲,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邢继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赵可金6位专家先后作了专题发言。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王亚华,中国城镇开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曾劲松出席会议。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何宇鹏主持会议。
叶兴庆剖析了“一带一路”与中国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多元化。他指出,中国应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未来全球农产品供应体系多元化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应立足长远,现阶段重点做好基础性、铺垫性工作。
张陆彪从认识“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企业走出去和认识企业主体地位三个方面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对外合作。他认为,当前推进中国农业对外合作需要完善战略谋划,加快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制定企业全球发展战略,推进金融创新和坚持科技先行。
韩一军阐述了对“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认识与建议。他指出,提升“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水平,应提高沿线国家农业企业和媒体的关注度,加强农业教育和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的综合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农业国际合作的体制机制。
翟雪玲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估。她认为,当前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层次逐渐升级,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从农产品产业链建设,跨国涉农企业培育,投资层次提升和投资结构优化等方面改进。
邢继宪从正大集团实践的角度介绍了企业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中。他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和共享的是先进的思想、机制和优质的产品,龙头企业和企业家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巨大作用。
赵可金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和深化农业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首先应建好“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其次要与沿线国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立体化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地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五个方面入手,把中国农业发展成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图为专题研讨会现场。
专题发言结束后,专家就“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与其他多边贸易协定及多边区域合作倡议相衔接、如何认识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政府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等问题展开讨论。农研院博士后和研究生等20余人聆听会议研讨。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于2011年9月14日经清华大学校务会议批准设立,是清华大学校级学术科研机构,挂靠294俄罗斯专享会,致力于服务国家“三农”决策,培养涉农学科高素质人才,创新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农研院每年举办若干次专题研讨会,邀请有关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主管部门的领导围绕“三农”热点专题进行研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供稿:农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