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斌副校长《荷声讲坛第三讲< 知识工作的特点与大学治理管理>》
为什么大学与大学之间有如此巨大的差异?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有较大差异,中国大学之间有明显差别。这些差别体现在大学的外观上,体现在软的方面。不同大学硬件建设风格各异,但图书馆、档案馆、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等一流学校有自己的灵魂,真正的差别是软件建设。教育成效如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大学生品格的培养、身份认同和社群意识等,差异相当明显。一流大学不仅传授知识,提升学术能力,更鲜明的特征是在潜移默化的大学生活中培养了一个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形成特定的“我是谁”的身份共同体和社群共同体。这种身份认同和社群共同体,大众社会也会给予相应认可度。一流大学有一流的校友资源,而诸多一般院校巨大的毕业生规模却难形成紧密联系的校友群体。日常生活方面,住宿管理、班级管理、系所日常等同样表现很大差别。清华大学有自由的课堂,积极的提问,有便利的住宿和餐饮条件,有特定的系所风格。当我们谈到某一学院,我们头脑中立即萦绕着一些名师的名字、独特的教风学风和学院的宗旨。当我们谈到诸多其他一般院校时,我们很难有这种概念。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异是系统性的,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显在方面可以看到国家政策支持、师资水平、历史悠久、管理水平等方面明显的差别。双一流大学名录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了累计超过400亿的资金支持,但云南大学仅仅获得13.91亿的资金。名校汇聚名师,名校有悠久的历史,有良好的传统,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但这些究竟是大学之间差异的原因还是差异的结果体现呢?大学作为一个组织,其发展是长时段的组织内部诸多因素互动和组织与外部环境互动的结果。大学发展过程中,大学的根本目标是大学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上述的直观结论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作为一个组织根本性的宗旨的影响。如果不从这个大学的本质出发,来理解大学之间的差异,很可能本末倒置、因果颠倒。
今天大家的一致意见认为大学的功能,在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在于文化传承与国际国内合作交流。而更具体层面,大学的本质首先是人的培养,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次,大学在于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承,所以通过学术研究追求真理,因此“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是在尽可能有利的条件下深入研究各种现象:物质世界的现象、社会世界的现象、美学世界的现象,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发现相关事物的关系”。顾明远教授也提及“大学的本质在于求真务实”。人的培养和知识传承和知识生产高度关联,人的培养以知识化和理性化为导向,所以“智者,知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定的组织目标需要特定的组织设置和组织机制予以实现。那么,大学的本质功能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架构予以实现呢?大学的本质功能以知识传承、知识生产和知识应用为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则大学“有名无实”。因此,大学的组织架构在于提供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有利于“学者和科学家们主要关心四件事情:保存知识和观念、解释知识和观念、追求真理、训练学生以继承事业”。理想的大学组织架构应该知识生产和管理为宗旨,以教学单位和学术单位为核心,以教辅单位和行政支撑单位为辅助,建立开放、包容、严谨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研究氛围。大学的中心工作就是知识管理和知识生产,其前提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理想的大学组织架构不仅强调以教学单位和学术研究也即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制度建设,而且强调形成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核心文化。
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不仅是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一部分,但基于管理制度同样是一个基于组织目标的相对独立的自我设计的过程,组织架构仍有相对的自主性。而这个组织架构和特定的管理导向正是大学文化的关键塑造者。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财政拮据,同时加强对大学的控制,但梅贻琦校长仍坚持独立办学的方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针对教育部所提倡的“只重专才,不重通才;重实科不重文理”的教育方针,提出“通才教育”和人格培养的理念。同时,高度强调学术自由的重要性。“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子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同时,身教重于言教,大学不仅传授显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大学的日常活动中形成隐性知识。“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正是特定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不仅传授了显性的文本知识,也承担了隐性知识的创造、模仿和传递功能,塑造了特定的师生关系、课堂模式、宿舍同学关系,塑造了特定的学术交流空间、校园管理模式和校园文化。所以,“师如何教,亦师所教;生如何学,亦生所学;生如何活,生学良多;生如何学,亦师所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以知识教授和知识生产为中心,整体的大学氛围和校园关系网络以尊重知识为桥梁。今天,我们有批评“有大学无大师”,既与整体社会对知识缺乏尊重有关系,更与相当部分大学的组织架构未建立起以尊重知识未中心的管理制度有关系。所以,无论是“青椒”还是流行的关于教师形象下降的言论,本质上是知识地位未得到尊重的反映。
特定的管理制度架构形成特定的大学文化氛围。但这些文化是特定的,在特定的大学内部我们可以进行默会和传承,影响我们的品格锤炼、身份塑造和群体意识的形成。这些文化在校园之外公众可以对其感知,这些差别化的感知可以明确区分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异,但难以说明大学与大学之间差异的细节。这些细节,除非我们亲身感受到,难以说清。或即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也难以言说。因此,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差异,表象上看似为外部资源的差异,但这种直观的表现忽视了大学组织和外部环境的复杂互动,忽视了一流大学获得的资源具有正向累加效应。大学之间的差异,还需从大学的内部去找寻,这种差异核心体现在大学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体现在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承上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体现在大学组织架构在多程度上契合大学的本质目标,体现在大学的组织架构在多大程度上给予知识相应的尊重和地位。
今天,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我们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同时每一名共产党党员在自己特定的工作领域都应该有特定的人格和素养。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普通的博士研究生,在大学的特定场域,我们更应该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大学发展的规律。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为核心的竞争,科技竞争主要在于知识生产和创造上的竞争,其重镇在于大学。
(作者为294俄罗斯专享会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