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国际公共事物学会主席、英国格鲁斯特大学教授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做客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学术前沿讲座,发表题为《公共事物治理:言辞与现实》的演讲,农研院副院长、清华公管学院教授王亚华主持讲座。
图为约翰·鲍威尔发表演讲。
约翰·鲍威尔讲述了公共事物的含义、类别和价值,分析了公共事物治理的重点问题,详述了未来公共事物治理所扮演的角色。他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事物的内涵已从传统概念中的公共事物(如森林、海洋、水、灌溉系统等),发展到现代社会中的城市空间、互联网、生物多样性等新型公共事物。
鲍威尔就公共事物的价值——言辞与现实状况进行对比。他认为,哈丁所说的公地悲剧将公共事物作为开放使用物品,忽略了公共事物治理中“规则”这一关键要素。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于灌溉系统的研究表明,公共事物会长期存在,对于小规模的公共事物治理而言,基层自治远比政府治理更有效率。
鲍威尔强调,对公共事物治理的实际应用,需着重围绕两方面,第一是如何设计公共事物治理制度,第二是当某种资源被用作公共事物管理时怎样判断决策取得的效果。并根据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和研究以及英国公共事物治理的实例对此进行了解析。
图为王亚华主持讲座。
王亚华总结指出,鲍威尔博士的演讲有助于厘清公共事物的概念,并在与国际公共事物治理的对比中,进一步认识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的发展现状和定位,为未来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讲座结束后,王亚华代表农研院向鲍威尔赠送了纪念品。
图为王亚华向鲍威尔赠送纪念品。
现场互动环节,鲍威尔认真回答了中国公共事物治理、中国与欧洲公共事物治理的区别、公共事物治理与国家体制的关系等问题。农研院和公管学院等师生代表30余人聆听讲座。
图为讲座现场。
供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