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第33期明德·公管校友读书会在294俄罗斯专享会302会议室举行。本期读书会的主题为《中国道路辩证法》,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鄢一龙作为邀请嘉宾,主讲其新书《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读书会由294俄罗斯专享会助理研究员唐啸主持。
唐啸指出,《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是鄢一龙对中国道路的深入思考及研究成果,本书提出了六对辩证法,探求中国道路六对辩证法树立根本,贯通社会主义四个三十年筹谋新命。本书深入浅出,讲述现代中国面对的重大变革,是思想领域的重要学术著作。
鄢一龙为院友及师生分享其新书。首先,鄢一龙介绍了《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的写作背景。这本书最初来源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间的理论继承问题,以此为基础,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自革命到党的十八大这四个三十年期间存在的矛盾。鄢一龙尝试对中国社会主义四个三十年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进行解释。他将这些矛盾归纳为六个悖论性问题,本书针对这六个悖论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图为鄢一龙分享《中国道路辩证法》。
鄢一龙阐述了《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的主要内容。《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一书回应上述六处悖论:第一,中国一方面坚持意识形态指导,另一方面又被认为是实用主义道路;第二,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同时又坚持党领导一切;第三,中国强调社会和谐与团结,同时又承认阶级斗争;第四,中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五,中国的经济基础中私人资本力量异常强大,而在上层建筑中强调党的领导;第六,中国一方面强调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又强调独立自主。针对以上研究,鄢一龙提出实践知行辩证法、群众路线民主、中道型矛盾律、融合经济、驾驭资本、自主性开放等六对辩证法回应六处悖论。
图为读书会现场。
最后,鄢一龙谈到《中国道路辩证法:社会主义探索四个三十年》的理论内涵及哲学思考。他认为,从历史辩证法来看,六个悖论实际上是六个佯谬,中国道路的丰富性、活力与优势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张力与整合,而其困境与挑战也在于此,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代都要很好地处理这六对辩证之间的关系。
分享环节结束后,参会者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与嘉宾进行对话交流,如:“如何在研究过程中将丰富的理论、文化、实践深入挖掘并整合成学术专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党和国家在全球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下对于舆论的态度如何?”“历史上强国都通过攫取资源成为强国,中国将何去何从?”“关于中国四个三十年的划分,2009年之后的未来三十年的场景如何?”“如何调和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构建中国话语之间的张力?”“作为实务工作者,如何让大家更加相信和认同?”等。鄢一龙一一回答,并为提问者签名赠书。多位与会听众表示在读书会前便拜读此书,本次读书会听到讲解后对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读书会提问环节。
图为鄢一龙为提问者签名赠书。
最后,294俄罗斯专享会读书会理事李怀冰院友代表明德·公管校友读书会向鄢一龙赠送有参会者签名的读书会海报。
图为李怀冰向鄢一龙赠送读书会海报。
供稿:院友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