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清华公管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三的学习研讨,主题为“主动担当作为、矢志教育报国”。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副院长朱旭峰作为本次学习的重点发言人发言。
彭宗超近期专门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他有关中国教育、高等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有关论述,也学习了他对我们清华建设与发展的有关要求,收获很大。彭宗超认为,结合公共管理双一流建设,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有机结合的重大意义与实施方略,更需要结合我们清华和我们学院实际积极推动清华公管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彭宗超从时代意义、实施方略和公管行动三个层面对如何推动公共管理改革创新、服务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进行了分析。
朱旭峰认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与时代的需要是分不开的。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已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同时中国也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严峻挑战。随着中国政府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政策问题,政府对公共管理学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迫切需要公共管理人才,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注入新思想和新理念。因此,为复杂政策问题开展研究,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教育报国。我们更需要培养既能够用规范的社会科学方法解释中国治理体系特点和优势,又能够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治理体系故事”的公共管理专业学术人才。所以,公共管理学者应该勇于担当,在国际舞台上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用自己的角度解释中国成绩,这就是教育报国。
随后,与会人员就中国道路的发展核心、中国与世界的内生性互动关系、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文宣系统的全方位转型、学生国际化沟通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探讨。
会前,与会成员集体观看了美国推出的纪录片——中国这五年《习近平治国方略》。
10月12日上午,清华公管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三的学习研讨,主题为“主动担当作为、矢志教育报国”。学院副院长杨永恒、王亚华作为本次学习的重点发言人发言。
杨永恒认为,公共管理作为实践性很强并与国家的政治制度、行政体系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的学科,必须“顶天立地”,既要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又要扎根中国改革实践,培养熟悉国际学术话语体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公共管理学术人才,为发展国际公共管理理论贡献中国智慧,为推进全球公共管理实践提供中国经验。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具有担当精神,积极践行知识报国的理想和使命。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怀有崇高的学科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学术志向,致力于研究中国公共管理实践,提炼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为丰富和发展国际公共管理理论贡献中国智慧,为解决全球公共治理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做“扎根中国实践、提炼中国模式、讲好中国故事”的先行者、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排头兵。
王亚华认为,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可以看到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始终贯彻对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教育实践全过程的总要求。今年是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年”,学风建设中教风是重要载体。清华公管承担了公共治理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需要加快教育改革,促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未来学院的教学改革,需要高位谋划、稳步推进,具体要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文化建设与制度建相结合,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营造学习氛围,引导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结合教学档案袋制度,将课程思政体现在有关教学制度,推动教师思考和提升教学质量。第二,加强精品课程示范引导,大力推动学院金课建设,利用干部听课和课程督导等制度,推动学院教师互助互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第三,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激励,利用青教赛制度,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培训,用好各种教学奖励制度,保障教师始终保持高度的教学热情。
随后,与会成员就专题调研情况及报告撰写事宜进行了研讨。
会前,与会成员集体观看了《大家——黄旭华,核潜艇专家》专辑。
供稿: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