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下午,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海外院长邢予青在清华公管学院302教室为公共管理学术前沿讲座第51期讲座带来了题为“全球价值链与中美贸易战”的学术报告。活动由清华公管学院副教授高宇宁主持、清华公管学院助理教授张鹏龙担任点评嘉宾。
邢予青演讲
邢予青教授首先提到中美贸易赤字在近些年显著扩大的现实,而这种贸易的巨额不平衡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现在的统计方法和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贸易不一致导致的。中美贸易战的复杂性在于中国对美出口是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价值链贸易把双边贸易变成了多边贸易, 是一种在同一产品价值链上的国际分工,并导致了全球价值链龙头企业的“无工厂”化。 传统贸易统计的假设前提与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贸易是不一致的。 它不仅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也低估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从而极大地扭曲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真相。
邢予青教授以一部iPhone X为例讲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是如何被夸大的。一部iPhone X的生产成本是409.24美元,传统的计算方法是用409.25减掉美国的贡献76.25,即中国对美出口是332美元。但是如果只用附加值来计算的话这一数字则是104美元。因此现在的贸易盈余这种算法很大程度上夸大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盈余。
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逐渐变成了旨在集中在研发和销售的基地,这些无工厂制造商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智慧产权来实现利润。目前美国的企业很多已经不生产物理产品,但是却将服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那么这一部分应该算作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仍然以iPhone X为例,iPhone X当时刚一上市的时候零售价是1000美元,把成本减掉是590.75美元,每销售一部苹果手机到中国,这590.75美元应该算作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但是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中,这590.75美元是被忽视了的。如果把类似苹果公司这样的贸易统计进行修改以后,那么中美贸易平衡会有显著的改善。中国对美国出口被高估,美国对中国出口被低估,这两个效应加起来,美中贸易逆差的将减少约60%。
在分析人民币贬值是否能够对冲贸易战影响的时候,邢予青教授指出,外国附加值的存在削弱了我国汇率变动对出口产品的作用。中国现在对美国出口产品和外国附加值的平均水平是33.9%,那么如果需要让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所有产品能够通过贬值来对冲的话,大概需要人民币平均贬值水平43.6%,这是与现实不符的。
邢予青教授认为由于中国的对美国的贸易是以全球价值链来进行的,现在传统的方法根本无法来对冲和消除关税造成的影响,当讨论两国贸易战对中国影响的时候,简单的价格影响很容易应对并不很重要,而重要的就是它带来的就是说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他认为中美应该谈通过谈判,通过中国开放自己的市场和美国的让步使得贸易战和平解决。
张鹏龙点评
在点评环节,张鹏龙指出演讲中提到的设计环节的增加值概念对于中美贸易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张鹏龙还补充了关于价值链在消费者端的机制与调整以及移民带来的关于美国贸易逆差成因的问题。邢予青首先分享了进行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学术动机和研究历程并回应认为在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之下,大量中间产品贸易的出现会使得中美贸易的政策调整效应变得更加复杂,很难简单依靠汇率对冲其影响。
高宇宁点评
高宇宁提出,目前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在全球价值链领域面临一个问题,即现在很多跨国公司的利润直接放入离岸账户,并没有回到母国,这也对各个国家的收入、税收造成了很大的挑战。邢予青回应道,从国民账户的角度讲,即使跨国公司的利润放在了离岸账户,但依然被算作本国国民收入。但是从对经济的影响来看,跨国公司这种本质上为了避税的行为会对母国税收产生影响,也拉动了金钱汇入国的经济。
活动现场
在邢予青报告结束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就发达国家机器人投入使用对价值链的影响、价值链核算方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
供稿: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