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困境里始终坚持教学、坚持学习,这是清华师生的优良传统。面对疫情,清华大学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重要决定。开课第二天,公管学院胡鞍钢老师讲授的《中国国情与发展》、王亚华老师讲授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殷存毅老师讲授的《区域发展与政策》、刘志林老师讲授的《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前沿——博士生学术写作工作坊》、张鹏龙老师讲授的《“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新格局》与同学们如期相约线上。
课程:《中国国情与发展》
授课老师:胡鞍钢
学校资深文科教授胡鞍钢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加雨课堂的方式为全校本科生讲授精彩的《中国国情与发展》课程。
精心准备,教学计划与时俱进
2月18日19:20,《中国国情与发展》的第一讲按照课表准时开始。180名选课同学一边观看和收听胡鞍钢老师的授课,一边通过雨课堂平台分享自己对于中国国情的了解以及感兴趣的问题。视频课程画面流畅,音质清晰,互动良好,同学们非常认可。这些都离不开前期的精心准备。
胡鞍钢教授在线授课《中国国情与发展》
基于雨课堂在线教学容易出现的系统崩溃、网络延时、服务器不稳定、视频不流畅等诸多问题,《中国国情与发展》课程组开始探索并测试其它线上教学工具,2月11日前完成了腾讯会议、ZOOM等工具软件的测试,发现每个教学工具的优缺点,最后形成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腾讯会议雨课堂加现场录制的授课模式。如果直播出现问题,可发视频原文件供同学们回看学习。
2月13日,公管学院组织“公管师生新学期第一课”活动,胡老师和《中国国情与发展》课程助教们都积极参与,和其他老师交流线上课堂组织方法和经验。当天,《中国国情与发展》完成腾讯会议加雨课堂模式的课堂实测,有50多位同学参加,开课前胡老师和助教与选课同学充分沟通,不断根据同学们的反馈精细调整授课内容和形式,为正式开课奠定良好基础。
同质等效,教学内容丰富充实
作为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中国国情与发展》既有普及性,又有前沿性,既要考虑选课同学的不同背景,又要具备一定深度,保证同学有所收获。
在线教学的模式下,同学会随时翻阅PPT、随时反馈。结合这一特点,胡老师在课程PPT中提供了大量信息,而在授课时讲解重点和梳理逻辑,关注与同学之间的即时互动。疫情问题、发展阶段问题、分析方法问题......胡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讲解和回应,深化大家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信息量爆炸的课!喜欢!”“老师辛苦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反馈说明了在线教学是能够实现与课堂教学同质等效的,甚至还能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大家。
创新提升,教学效果鲜明突出
同学们在谈到在线学习的感受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还有同学与父母一同观看线上授课,反响热烈。课堂上共收到233份投稿,大家都真诚和真实的表达着自己对国情课程的认识和在课堂的收获。“受益匪浅、内容广阔、站位高远、理论详实、内容硬核……”这些关键词,贯穿在200多份投稿中。相比线下课程,很难收到如此多的及时反馈,这正体现了在线教学的创新和优势。
本门课程的在线教学获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大家走进国情研究这一领域,从而有利于大家终身学习、终身受益。《中国国情与发展》作为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的入门之课,希望大家在国情研究方面具备基本的观念、方法和知识体系,践行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正如胡老师在线上交流时对大家所说,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一同践行这一理念:知识为民、知识报国、知识为人类。
课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第一讲——“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大历史轨迹”
授课老师:王亚华
2月18日下午,2019级研究生课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第一讲——“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大历史轨迹”顺利开课。王亚华老师与四十名学生通过雨课堂与腾讯会议相约线上,重温五千年中国文明之路。
王亚华教授正在授课
为保证在线教学质量,桌上的其中一部手机专门用于辅助雨课堂教学
相隔万里,课怎么上?
在三个小时的课程里,同学们穿梭于历史长河之中,视角从古代、近代再到现代,分析中华民族的兴盛、衰落和复兴,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历史轨迹与大一统体制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虽然教学地点不再是熟悉的教室,线上教学却拓展了师生互动的边界,弹幕和投稿接连不断地涌向后台:“老师能在群里发一下书名吗?”“课堂投票的时间能否再多一些?”“未来的中国道路应该怎么走?”“如何回应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大一统体制能否从收益角度进行分析?”“举国体制如何克服难以区域合作的弊端?”……
同学们的回答时不时被生成词云投放在屏幕上
在线教学,老师的体验如何?
即使拥有十五年“老教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又是驾轻就熟的讲授课程,在王亚华老师看来,全新的线上授课模式有很大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
“尽管授课内容已经很熟练,为了适应在线教学方式,第一堂课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起草了两页纸的课堂脚本,仔细切分好六块授课内容,每一块内容不超过25分钟,各块内容用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其间再穿插设计十几个互动环节,并提前一天与助教进行了演练。在实战课堂上,视频直播、语音直播、随机点名、弹幕、投稿、投票、在线小测验、生成词云、共享屏幕,之前两周的雨课堂培训学到的技能全都派上用场;在雨课堂直播、腾讯会议、慕课视频之间不断切换,保证课程内容环环相扣、衔接流畅;通过腾讯会议与学生适时互动,根据同学的弹幕反馈,随机应变调整授课进度,讲授内容之后留足时间回答同学提问。”
经过师生同心协力,首次在线课堂顺利完成,留下了难忘的体验,王亚华老师课后说:
“下线前,与同学们在腾讯会议上挥手道别,看到张张笑脸,大家意犹未尽。课后细细回味,感觉在线教学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如果准备充分得当,在线教学不仅可以达到传统课堂教学的目标,还可以实现更加充分的师生互动,增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现在很期待接下来给同学们出更多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利用雨课堂的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相信本学期的在线教学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在线教学,同学的体验如何?
周全细致的教学安排,丰富饱满的课程内容,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课后收获同学们纷纷点赞。
2019级硕士生余虓说:“老师通过视频、提问、弹幕互动等方式,让我有效保持听课的专注度和对问题的思考,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2019级硕士生李乐怡说:“王老师用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给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课堂,并通过穿插的雨课堂提问投票不断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专注,很好的保障了学生线上在线学习的质量和听课效率。”
2019级硕士生滕佳瑜说:“通过慕课和雨课堂的形式,一边为我们讲述中国历史的发展,一边通过雨课堂的投票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模式甚至比线下教学还要紧张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课程:《区域发展与政策》
授课老师:殷存毅
2月18日晚上19:20,研究生课程《区域发展与政策》第一讲导论正式开课。殷存毅教授通过“荷塘雨课堂”加“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直播授课,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中国的区域发展问题。课程伊始,殷存毅教授发起倡议,全体师生为奋战在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者致敬。
老师反馈
为保证在线教学质量,不擅长使用网络功能的殷老师,在课程前期准备过程中,坚持主动学习与适应在线直播教学形式,并与助教反复沟通雨课堂的各类功能、师生互动形式,以及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应急预案。殷老师与助教进行了前后3次的线上测试,为本课程的在线教学做足了充分准备。第一讲课程圆满结束,殷老师感慨道,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今晚的授课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殷存毅老师在线授课
学生反馈
2019级博士生 潘星宇:在《区域发展与政策》的第一堂课上,殷老师在线上通过深入浅出的讲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概念,为这门课程描绘了一幅宏观的科学图景。殷老师深厚的知识积累也让我这个经济学背景的学生感到汗颜。特殊时期的特殊课程形式无疑也大大增加了课程设计和授课的工作量,作为老师的学生,非常感动于老师和助教师兄辛苦的筹备。非常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2019级博士生 施瑞祺:虽然疫情将我们隔离在自家,无法在学院、六教、四教明亮的课堂上进行学习。但用殷老师的话来说“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今晚的授课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在区域发展与政策的课上,师生交流依旧热烈。虽然老师与同学们隔着屏幕交流,但通过雨课堂的的互动以及腾讯视频的投屏功能,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收获老师的分析和解释,一节导论下来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期待在春季的校园内,和老师同学们的再次相遇!
2018级MPA 周献人:通过雨课堂和腾讯会议系统完成了区域发展与政策的第一堂课的学习,殷老师的讲授贴近中国的实力,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让人受益匪浅。天南地北的同学异地同上一堂课,让大家亲身感受到技术进步给区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希望大家抗疫情强学习两不误,期待重逢在美丽的清华园!
课程:《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前沿——博士生学术写作工作坊》
授课老师:刘志林
2月18日周二上午,博士生课程《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前沿——博士生学术写作工作坊》顺利开课,课程采用雨课堂和zoom会议软件配合授课,授课教师刘志林为大家简要介绍了本课程的授课计划、为大家分享了学术写作与发表经验,并与同学密切互动。借助zoom会议的分享屏幕功能,每位同学都图文并茂地和大家分享了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老师感言
刘志林老师在线授课
2月18日上午,我第一次尝试使用线上视频的形式直播授课。本课程属于小班教学的研讨类课程,课上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学生互相点评。对此类工作坊研讨课,我起初会担心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讨论发言不积极的情况,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网络掉线风险。但上午线上授课的效果却超出我预期,借助雨课堂结合Zoom视频会议的形式,小班教学不仅没有出现网络卡顿的情况,而且我观察到,在这种“云分享”的轻松氛围中,同学们课堂参与和互动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教室里,可能会有同学害羞、尴尬,课堂参与少。但上午的线上课程,全班同学不仅通过视频交流想法、发表观点,也积极发送雨课堂弹幕、在Zoom聊天室里留言,参与到课堂讨论。特殊时期有特殊应对,但我想,线上授课不仅仅作为一种“应对策略”,更重要的是,我们师生可以从这次线上教学的集体实验中总结出怎样的网络教学优势、经验。并在疫情结束后,将其与日常的线下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感言
2018级博士生王晓梦:《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前沿》是我本学期上的第一门学院开设课程,虽然不能相聚在课堂,但视频中的大家倍感熟悉。刘老师的课程,一如既往地严肃又活泼、紧张又亲切。以前也上过此类小班教学的讨论课,但同学们经常会在教师课堂上比较害羞、发言有些放不开。今天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镜头前的同学们不仅更加放得开,而且通过雨课堂弹幕、zoom聊天室的方式参与互动、分享、学习,课堂轻松、活泼、高效。似乎对部分闷葫芦性格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线上视频“云上课”是更适合seminar的授课方式呢:-)
2019级硕士生赵旭:今天这节课老师主要介绍了论文写作与发表的一些事,让我们反思为什么要写作,讨论养成写作习惯的必要性等,跳出常规框架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使用雨课堂与zoom,不知道是不是人少的原因,感觉zoom很流畅,没有任何卡顿情况。在网上大家针对某问题随时可以聊天交流,线上授课感觉比线下更利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同时,课上老师通过视频、提问、弹幕互动等方式,让人随时有参与感,有效保持了我听课的专注度和对问题的思考,线下反而做不到这一点。比较尴尬的是第一次使用zoom投屏,由于没提前操作,没能成功,下次要提前多尝试不同的功能。期待之后更多的课程!
2019级博士生杨良伟:刘老师用雨课堂和zoom会议配合的方式线上授课,给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学习课堂,并通过穿插的雨课堂提问投票、弹幕讨论的方式,不断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专注,很好的保障了学生线上在线学习的质量和听课效率。为刘老师点赞!
课程:《“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新格局》
授课老师:张鹏龙
2月18日晚上,由张鹏龙老师主讲的国际项目英文课程“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新格局(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Reshaping of World Economy) 正式开课。本门课程以zoom为主要授课平台,并使用雨课堂进行通知和布置课后作业。上课学生来自世界13个国家,大部分学生在本国参加了线上学习。在授课老师和助教的精心准备下,线上课程运行流畅,互动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针对老师课堂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对线上授课的效果纷纷表示满意,同时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日返回校园。
张鹏龙老师线上授课
老师感言
因为选课的留学生身处欧美亚非不同大洲,学生们克服了时区不同、网络各异等困难在线上“齐聚一堂”,每个人都感到非常兴奋!总结下来有几点深切的体会。
首先,网络教学丝毫没有降低课堂的互动性。我的课程主要使用Zoom的视频会议模式以及ppt分享模式,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发言讨论,与教室课堂不同,发言人不是只对着老师讲话(把后脑勺留给后排的同学),而是全班同学“面对面”,这种感觉非常好。
其次,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经济。在线视频教学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经历的人们“坐在一起”,以会议的形式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寻求共识,恰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兼容并包、合作共赢文化的具体表现。
再次,雨课堂等工具的使用使得授课过程变成了“全记录”教学,它记录下了教学有关的几乎所有细节,极大地方便了自己回放上课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提升教学能力。相信线上教学也将见证年轻教师们的不断成长。
当然,不足之处也是有的。网络教学对网络速度和质量的要求都很高,留学生的课堂就充分反映出各个国家网络软硬件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有个别几个学生课上频繁掉线,即使在线声音和图像也不流畅,问答都比较困难。根本原因还是有些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由此更加理解“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强烈渴望。
学生感言
公管学院2019级IMPA-BRI留学生SILVA BENTO GUIMARAES, JANAINA:Tsinghua online classes have been a great experience! We still have the chance to interact with professor, zoom meeting has worked fine so far, and even though we are not in campus, I'm not feeling loss of content. I do appreciate all university and professors’ efforts to keep our classes during this difficult time with risk of coronavirus in China.
环境学院2019级进修生 RACHAEL: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Reshap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taught by professor Zhang PengLong at the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I chose this course because I see it as very relevant to my research, and I hope to view BRI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I am 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udent, so I am new to economics classes, however professor Zhang has made economic terms very clear throughout class, and he has done an excellent job in explaining class content. The use of zoom and rain class allows students to interact and participate in real time during the lesson. Our syllabus is structured and clearly sets our academic goals.
Professor Zhang has made an unconventional teaching platform into an intimate classroom environment by encouraging self-introductions and questions in class, as well as through his positive attitude and enthusiasm. I am very glad I am in this class. The students ask questions and like to discuss content, and our TA, Bo Liu, is very helpful and friendly.
公管学院2019级IMPA-BRI留学生 JABBAR, SAFYAN:This methodology h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like. However, being one of the students of these classes, I have found that it has actually benefited me like many students. For-example, for the past one week, we sit in front our computer screens connected to our fellow students’ computers over the internet. thus, making a virtual classroom, listen to the lecture delivered by the professor, raised questions, participated in discussions, submitted our assignments. Have our studies suffered badly due this outbreak, the answer is, NO. Actually, we are saving our time because of these online classes otherwise, we have to extend our studies for another term causing loss of resources to all of us.
There are certain disadvantages as well, classroom interaction / discussion becomes messy in lectures where we have bigger class i.e. 40+ students, however, it has worked reasonably well in classes, where we have 25 or less students in one lecture. Secondly, we are missing campus life, library and co-curricular activates at campus.
Every change looks difficult from a distance but once you embrace the change, it has a positive side as well. In my case, like many othe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e will graduate without any delay. Coronavirus Outbreak will not harm us that much, courtesy, Tsinghua University management’s resolve to fight the outbreak. Thank You Tsinghua!
供稿:教学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