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困境里始终坚持教学、坚持学习,这是清华师生的优良传统。面对疫情,清华大学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重要决定。开课第三天,由韩廷春老师、杨永恒老师、周绍杰老师合开的《定量研究方法II》,王名老师、贾西津老师和郑振清老师共同主讲的《国家与社会》,孟庆国老师、张楠老师合开的课程《大数据治理与政策》,过勇老师讲授的《腐败的政治经济学》,梅赐琪老师讲授的《讲好知识的故事》,周源老师讲授的《科技创新与创业》与同学们如期相约线上。
课程:《定量研究方法II》
授课老师:杨永恒
2月19日上午9:50,公管学院《定量研究方法II》正式开课。本门课程由韩廷春老师、杨永恒老师、周绍杰老师合开,本次线上教学首先由杨永恒老师授课。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需要大量的动态展示功能,并且实现实时的软件操作演示。因此,杨永恒老师在开课前,就与同学们通过反复练习测试,最终选择了雨课堂和腾讯会议融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发挥雨课堂高效的记录功能和活泼的弹幕功能,另一方面,发挥腾讯会议的动态实时展示功能,两者结合实现了教学目标。虽然是线上授课,杨永恒老师却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互动,运用腾讯会议的“举手”功能,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及时解答同学的疑问,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课堂内。线上远程教学,对于本门课程充满挑战,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次课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家对下一次课程充满了期待。
杨永恒老师线上授课
老师感言
《定量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的原理讲授、上机练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也涉及到一些数学公式的推导,采用在线授课的方式,挑战蛮大的。总体而言,同学们都很认真,也积极参与互动;用腾讯会议的聊天和举手进行互动,挺方便的。
公式推导和图形展示,板书很重要,让学生们跟着板书的节奏了解逻辑过程。这次授课,采购的手写板不是太好掌握,导致板书不是太清晰、干净,还好提前手写了板书,扫描进了PPT,做了一个备份。在线授课需要更多的交互,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课容不宜太大,课程内容、知识点要更精炼和聚焦。此外,要注重课后答疑,及时解决同学们的困惑。
网络教学对老师和同学而言是新鲜事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模式都带来了创新的机会,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教学相长,力争同质等效。
学生感言
2019级硕士生姜力榕:我在本科时上过入门级的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深感这类课程教授不易,在讲解过程中需要师生及时的沟通交流,相互反馈。在上课前还有听不懂课程的担忧,但这第一堂课结束后,我感受到老师讲解的细致耐心:每到关键知识点都会多次重复强调,用纸笔逐一推导,演示软件操作,并询问同学们是否掌握。这是一堂收获满满的课程,非常感谢老师~
2019级博士生贾子钰:杨老师的上课准备十分充分,不仅将复杂的公式和图提前手写或绘制后插入在讲义中,还运用板书给大家随时讲解,对我们理解知识很有帮助。整个课程的讲授十分细致,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推导过程也介绍的十分清晰,整体上课的节奏很好,既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又能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2019级硕士生余虓:之前学量化统计多是模棱两可,很多时候并不理解操作背后的逻辑内涵。杨老师用非常细致、耐心的讲解,教导我们如何去实际操作,同时解释了结果背后的数学逻辑。作为一门需要上机操作的课程,教学难度相比其他课程而言更具挑战性,但老师和助教用充分的准备很好的保证了课堂质量和效果。非常期待下一次课程!
2019级博士生赵泽洋:今天杨老师的讲课我觉得真的非常清楚和细致,由浅入深易于接受。从个人的上课体验来感受,引入和铺垫、数学推导、实例和操作的思维过程非常自然和顺当,后面的答疑环节也解决了很多看似懂了但实际上没完全弄明白的点。我们本科的时候研究方法上主成分分析和SPSS、STATA的操作,感觉听得一知半解,但今天真的能很好理解这种分析方法了,后面会结合杨老师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实例来更深入地了解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非常感谢杨老师!
2019级硕士生孙逍:量化操作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数学推导复杂,理解难度高,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充分。线上授课模式无疑为学习这门课程带来了很多挑战。杨老师和助教师姐课前准备非常充分,课堂上讲授细致,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提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非常感谢老师和师姐的付出!
课程:《国家与社会》
授课老师:王名、贾西津、郑振清
2020年2月19日下午,由王名老师、贾西津老师和郑振清老师共同主讲的《国家与社会》正式开课。课程采用荷塘雨课堂+ZOOM的形式授课,在前期精心的测试和准备的基础上,利用ZOOM直播,在线语音、ZOOM聊天、雨课堂弹幕、投票、在线答题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们开展了亲切地互动和深入地讨论。
三位老师授课内容和流程衔接流畅,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围绕东西方的差异、公民社会的历史缘起,以及国家与社会的中层理论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包括旁听生在内共有20多位同学全程参与课程的学习和讨论,圆满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ZOOM视频授课
老师感言
王名老师:第一次使用雨课堂和ZOOM视频上课,比预想的要顺畅、简单和活跃,课程衔接、控制也不错,虽不能面对面,交流不够,但通过两个平台和聊天,还是弥补了不少。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相信会更有趣。继续努力!
贾西津老师:线上授课的优点是每人有自己的界面,学生听老师和看讲义会更贴近和可自主调适,文字发言可同步进行不用排队等待;缺点是互动的节奏性和现场感会比较低,耗时也会比较长,同时老师对学生的在场情况不能了解,如出现技术问题可能也得不到及时反馈调整。
郑振清老师:
海内存知己,天涯雨课堂。
师生同心气,弦歌千万里。
在线授课克服了空间障碍,实现了思想远程传播,在大疫时期既能确保安全,又可弦歌不绝,凭此可以载入国史、校史。当然,远程技术不是万能的,无法替代热情的握手,还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同学们早日返校。
学生感言
2019级博士生何立晗:无论是理解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还是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现状与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切入口。在这个领域还有许多“不知”之处,非常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聆听三位老师的精心讲授,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2019级博士生彭修治: 知不知,尚矣。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增进自己。这是长久以来作为学生乃至于做人,都应该持续面对的问题。在线的学习确实是个挑战。藉由老师们的前测思考及课堂中的提问,反而更能让所有同学一起提出想法并一同讨论,也一并了解同学们的观念和看法。
2019级博士生赵泽洋: 国家与社会课程由三位老师共同授课,课程的文献阅读量大,需要大量的课堂讨论,因此线上授课的情况课程开展难度会比较高。但是今天的课堂非常顺利,三位老师的授课内容讲得很清楚明白,师生互动的情况也非常良好。
课程:《大数据治理与政策》
授课老师:孟庆国、张楠
2月19日晚孟庆国老师、张楠老师合开全校课程《大数据治理与政策》第一课顺利开讲。课前助教通过荷塘雨课堂、网络学堂和微信群推送课程公告,提前分享了腾讯会议会议码。本课程学生人数较多达到150人,且有部分同学参与旁听。通过实际测试后,课程在19:00开始播放大数据热身视频,19:30孟庆国老师开始讲解。他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切入讲课内容,探讨了大数据在精准排查潜在感染人群、预测疫情演进趋势、合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促进治理创新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对大数据作为新的治理命题,课程所要探讨的概念范畴、核心问题和内容体系等进行了讲授。张楠老师进行课程大纲的介绍,并使用荷塘雨课堂与学生互动。课程最后时段开放了师生讨论交流,大家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
孟庆国老师线上授课
张楠老师线上授课
学生反馈
公管学院 2019级MPA 张舸:今晚大数据治理与政策课程第一讲,老师和助教们付出很多努力,提前半个小时开始准备。作为同学而言,我们所做的只是听和记,而两位老师需要提前备课、调试设备,助教们需要协调各种事务、回答各种问题,150人的大课,线上课堂组织起来很不容易,向老师和助教们致敬!大数据治理与政策,当初毫不犹豫选了这门课,一是认为大数据将代表未来发展的某种趋势,二是希望大数据能够推动公共部门治理体系更加科学。两位老师课上都提到了大数据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并出题让同学进行了作答。个人认为,在疫情防治中,大数据可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而目前做得远远不够。我们班上有同学在防疫攻坚战的一线,每天需要入户排查、电话登记各种信息,是否有湖北接触史、体温情况等等,工作量大且存在风险。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发达城市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地区。其实在信息社会,移动手机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各种数据和轨迹,高铁、民航等更易查询。如能充分、有效且安全的利用这些数据,将能很大程度提升政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进入信息时代已经很久了,但我们的一些管理方式还停留在蒸汽时代甚至封建时代,大数据在实际工作中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不得而知,但相信会是一种趋势、代表一种潮流,更希望能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公管学院 2019级MPA 李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节点,《大数据治理与政策》通过雨课堂的载体进行了第一次授课,在候场视频中老师播放了贵州公安机关在大数据运用中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也感觉到伴随科技水平和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大数据运用将在信息研判、应急处置、精准打击等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接下来,期待老师的精彩授课,期待与同学们在清华园重聚。
公管学院 2018级MPA 沈子彭:“云教学”开启了个人本学期所选课程的第一堂课,两位老师为了同学们获得最佳上课体验试用了两种上课模式,并结合慕课平台资源巩固大家的学习效果,还有助教全程温馨提醒督导,耐心陪伴。相信有这样全方位立体化交互式的云授课模式和阵容,我们大数据课堂定能插上科技的翅膀,载着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翱翔!
软件学院 2019级硕士 马昕:近年来,大数据从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到逐步被提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大数据在中国复兴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数据的治理与政策更是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软件学院数据科学方向的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在聚焦底层的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从宏观的治理的角度入手,理解战略与政策,明确方向,用对力量,才能行而致远。
软件学院 2019级硕士 刘书良:新学期的第三天,通过雨课堂在线直播的方式学习了大数据治理与政策的第一节课。虽然疫情紧张不能返校,但是同学们上课的热情依然高涨,孟老师讲课的方式依然生动而富有意义,他向我们介绍了新冠病毒疫情下对于大数据这样的技术手段的思考,引导我们讨论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疫情检测防控,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和思考。同时介绍引入了慕课的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网络学习的优势。共克时艰,清华学子在路上,不仅要保持自强不息的奋斗,还要积极思考如何为治理疫情做出贡献!
课程:《腐败的政治经济学》
授课老师:过勇
2月19日晚,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的《腐败的政治经济学》课程顺利开课。过勇老师与班级40位选课同学和60余位旁听同学相聚雨课堂,共同走进了“腐败”这一世界重大议题。
课程中过勇老师首先从同学们密切关注的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入手,通过“风口浪尖上的武汉红十字会”和“‘一问三不知’的卫健委主任”两个案例回答了社会对于腐败问题的普遍关切,揭示了当下在“认识腐败”这一议题上存在的诸多误区,并进一步就政府运作的根本问题展开探讨,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腐败具有隐秘性和敏感性的特点,腐败的测量更因此成为世界难题,也将作为本门课程重点学习内容之一。
课程合理利用了雨课堂平台,通过课前作业、课程中的弹幕与问答等教学工具实现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通过课后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也是将“腐败”这一重要议题引入通识教育的一次重要尝试,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过勇老师线上授课
学生感言
经86班金会智:“课前小测中拿到的仅仅4分让我对课堂主题产生浓厚兴趣;疫情热点让我体会到公共管理与腐败问题的至关重要;课程设置和日程安排让我体会到老师的匠心独运,以及腐败这个社会问题的深厚研究价值。这第一节课坚定了自己下力气弄懂这8个问题、彻底认识腐败问题同时增强社会科学研究能力的决心。”
经80班的李伊冉:“爸爸听说我报名了过老师的有关腐败的课程,他非常期待,终于盼到今天能坐在我旁边旁听腐败的政治经济学的第一课!”
基科62班张靖宇:“疫情爆发以来,信息管控的尺度、应急反应机制、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等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但今天听了过老师的课程,我才发现腐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正如那句经典的话语‘腐败和治理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所喻示的那样,许多人从腐败的角度去看待政府的失职行为。”
材82班郭润桐:“腐败问题是近些年来的热点,我们总能从新闻中听到它,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显然还很肤浅,处于人云亦云的阶段。在过勇老师的第一节课上,老师通过近期防疫工作中的热点话题让我们认识到了腐败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囊括政府的全部问题’,政府和社会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此外腐败本身还有隐秘性和敏感性,我们对它的认识显然还很难达到全面而客观。”
英72班谷雨萱:“听了老师的讲解,我发现自己之前对于腐败问题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也意识到研究腐败问题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势在必行,这让我对于接下来一学期的课程充满期待!”
课程:《讲好知识的故事》
授课老师:梅赐琪
2月19日晚,一张手机拍摄的校园照片,再加上一点儿想象力,梅赐琪老师在荷塘雨课堂搭建起一间“云六教”,本科生课程《讲好知识的故事》正式开讲。首先,梅老师用一连串发问,将学生一步步带入精心设计好的“坑”里,以重塑他们对于“故事”的印象——人们对于世界的推理即是“故事”,让事实和人产生联系则仰赖于“讲故事”的过程。接着,梅老师借由同学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点明“讲故事”是一门学问,是需要“解释-商讨-说”并举的技艺,稍加不慎便会“翻车”。为此,课程准备了一套“读、看、写、讲、比”的豪华工具箱,以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讲故事”的能力。虽然分散在天南海北,但是师生们在雨课堂里通过弹幕、投稿、罐头笑声进行着亲密无间的交流。
梅赐琪老师线上授课
老师感言
这门课的名字叫“讲好知识的故事”,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期待开设的一门“创意课”。创意课碰到教学方式的创新,既是挑战,又让我彻底放下了包袱。第一次课我只用了雨课堂投屏播放一种方式,把PPT和自己投屏到同学的面前,同学们主要通过弹幕和投稿参加。90分钟的课,收到了315条弹幕和42个课堂投稿。和其他老师的感觉一样,虽然不能见到脸,但是线上互动的匿名性和即时性反而让同学们参与起来放得更开了。
在这次课里,我还邀请了同学们的家长一起来听课。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清华的学生还是很不容易的,把一些介绍性的内容邀请家长和同学们一起听,对家长和家庭也是一个安慰。课上我收到了一个弹幕说,“我爷爷对这个题的答案是...”。我挺高兴的。面对困难,一家人如果可以在清华的线上课堂里围炉夜话,也是彼此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感言
经管学院本科生 史天乐:这门充满期待的课程是从一张标有六教6B108清华照片开始的,似乎在提醒着我们过去所熟知的故事,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故事里面。梅老师从最近最为牵动人心的灾难开始,用几道“别有用心”、布满陷阱的多选题让我们得以有机会审视自己被熟知的故事叙述体系所限制的思维,批判性地思考,正是因此这个讲故事的夜晚不仅别开生面而且醍醐灌顶。感谢老师和助教的付出让我们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领略到这些有趣的知识和难能可贵的思考!
心理学系本科生 郭宝顺:今天是课程的导论部分,但还是一如既往的精彩有趣而富有深度,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发。首先是故事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只有讲故事,才能让事实与人联系起来;只有与人联系起来,事实才是事实。我听过很多知识的故事,也讲过一些知识的故事,却从未思考过它们与人更深层的关系,所以当听到“我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人不可能穷尽自然的一切,而是把知识的范畴限定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我把它定义为故事”之后,有恍然大悟之感。故事是人创作的,也是服务于人的,一棵树是不需要故事的。其次,讲故事要有共情能力,不能只以自己的理解对别人讲,否则容易“翻车”。最后就是讲好故事的工具箱,读看写讲比。梅老师把写比作为“把三维立体的想法用二维平面上的字连续地展现出来地过程”,有时候我们大脑中的想法很丰满,但是写出来和讲出来的东西却很骨感,希望之后可以在这方面有所提高。有意思的是,课程的名字叫《讲好知识的故事》,而这门课本身就是关于知识的故事,期待梅老师的精彩讲述,也希望自己可以学着讲好知识的故事。
环境学院本科生 陶浩翔:我在要写这段学习心得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各种各样的碎片:当梅老师提到了《猜想与反驳》我立刻想到了“科学必须可证伪”,老师想说的是“什么的样的知识是有价值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是对世界有解释力的知识”;老师说讲故事的“讲”是解释,目的是要让对方能听懂,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从自己的知识储备出发来讲故事,而无法想象知识在听众脑海里的样子,我立刻想到的是“知识的诅咒”等等。如何讲好知识的故事,如何将自己脑子里的故事尽量全面地讲给别人听,让他人感同身受,我想就是这门课想要达到的目的。
课程:《科技创新与创业》
授课老师:周源
2月19日晚上,由周源老师主讲的国际项目英文课程《科技创新与创业》(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顺利开课。19:00正式开始上课,周源老师先与留学生同学进行了新冠病毒疫情的情况交流,从疫情应对方面安抚了同学们的情绪,并从疫情抗争上引入了科技的重要作用,课程互动气氛活跃。课程中,周源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课程的总体安排,聚焦科技创新与创业的核心要素科技、产业、市场等三方面进行了概念内涵和边界的讨论,并从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入手,引导同学们讨论了创新竞争和市场制度对创新及其动态发展的关键影响机制,继而探讨了创新与创业等非传统经济因素对长期经济与社会增长的重要性。
由于班级同学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为主,在远程情况下,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互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质量值得探索。课前周源老师通过荷塘雨课堂推送课程公告,并对雨课堂与Zoom进行了多次测试,以确保课程质量,并在课程中综合使用了荷塘雨课堂的投票、主观题、选择题与随机点名等功能进行了有效互动,同时通过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活跃课程气氛。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踊跃,并针对不懂的问题积极在Zoom、微信群进行提问,周源老师都进行了耐心的回答。周源老师风趣幽默、有效互动的授课方式使得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很高。在课程最后,周源老师和同学们就科技创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周源老师线上授课
学生感言
公管学院2019级MIDG学生 沙明(立陶宛)
SAPOKA, GIEDRIUS:My overall impression is very positive. Professor managed to create very relaxed atmosphere for the class and the way he teaches is very involving. I liked the very clear structure of the course and I looking forward for tonight’s class. Thank you!
公管学院硕19学生 马灵(泰国)
CHAIYRAWEEPAT TEERAPANUCHAIKUL:
This semester, spring/2020, I have enrolled Prof. Zhou Yuan's class,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efore the situation of outbreak of COVID-19, I was expected that I will normally attend and intently participate in this class, because my interested field study is innovation policy, and plan to write a thesis related to this field. So, I really hope that this class would bring me lots of knowledges, and experiences many things. Prof. Zhou is a great lecturer. I have been studying with him since last semester, he always has well preparation for the course. This time either, although under the unusual situation, he still handles this class well. This decrease my worrying about quality and interaction of the class, even though we take class outside campus. I am so thankful for his and TA team’s attempting. I desire that the situation in China and many countries will be quickly better in soon.
Thank you!
公管学院2019级MID学生 伊卜努(印度尼西亚)
IBNU ADIWENA :Regarding our first class meeting last Wednesday, firstly I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for interesting introduction and very well-prepared content. It was beyond my expectation that the syllabus not only about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and policy but also about market and venture. Your point-of-view encourages me to learn and go deeper abou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or end-to-end process.
Before the class, I thought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IE) will focus only at policy development but the fact that it goes beyond my expectation really makes me hope that I can learn how China becomes industry leader in the world by developing innovation. The fact that we can find “Made in China” products almost in every market in the world is a proof that China has great ability to maintain innovation: from creating, managing and marketing the innovation which was supported by policies.
In our upcoming sessions, I would like to know and discuss China’s major innovations in current, future and past which shape China today and in the future. Since I work in energy company in Indonesia, I really appreciate that there will be one session in syllabus about China wind industry development. If you do not mind, please add insights about China innovation in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On the other hand, innovation is about success and failure. There are so many success stories abou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its market penetration. In our sessions, I also expect that we can learn innovation failure stories, their impact and how to manage the impact, both from Government perspective and business perspective.
Last but not least, discussion about innov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another area I personally interested. It is about how innovation being adopted by less-developed society to improve their life by creating social change. So, it will add more insight to our session becaus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is not only for fulfilling market demand but also empowering less-developed communities.
Thank you so much for giving me chance to write this reflection. I hope that we will have insightful discussions.
公管学院2019级MIDG学生 陶守民(埃塞俄比亚)
WOLDE, TESHOME FENTAW:Even though the current outbreak of Coronavirus is challenging to facilit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in traditional method (face to face method), I have heartfelt appreciation to Tsinghua University management staffs and teachers for their wonderful decision and great commitment to make us to attend 2020 spring semester courses in online teaching method (Rain Classroom, Zoom and Tencent).
I attended my first clas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During the class, the Professor interacted with us through video, audio and text messages. I’m glad and lucky to get the chance to learn this course in online teaching method, because the course is useful to understand the essentials of innovation and the determining factor that affect invention, the achievement factors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s catch-up pathway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specially for my country Ethiopia.
Hopefully, China to succeed in this fight against the Coronavirus and we will meet all of u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ampus in in the near future and will attend all courses in the face to face teaching method. May God bless China and its People!
供稿丨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