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午,294俄罗斯专享会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通过网络直播举办了清华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沙龙(第12期),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做了“如何兼顾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与平等”主题分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高校师生以及乐施会、成都心相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资助者圆桌论坛、宁夏齐大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中利集团、粤开证券研究所、河南省周口市统计局、湖南日报社、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社会组织、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媒体人士80余人参加沙龙。
党国英研究员进行分享
党国英主要从五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他从公共服务的“底线平等”的标准、“公共”的含义、社区性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的问题等方面讲述了农村公共服务在国民经济系统当中的关联逻辑。第二部分,党国英认为农村公共服务的最焦点的问题是要兼顾效率和平等。第三部分,党国英阐述了如何正确地定义农村、合理划分城市和农村,他指出合理确定这个边界,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与平等问题。第四部分,党国英提出要协调好最大城市分布密度和最小城市规模两个变量,以“服务可及性”为理念实现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最后,党国英提出要以城市化来引领乡村发展,以城市的公共服务为建设的重点,让我们农民和城市居民共享城市的公共服务,让未来农村有乡愁、留得住乡愁,城市也能承载乡愁。
邓国胜教授主持沙龙
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主持沙龙并做总结。邓国胜认为农村公共服务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一方面公共服务需要有规模效应,另外一方面农村居住很分散,这决定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会存在技术壁垒,怎么去兼顾农村公共服务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就成为一个世界难题。党国英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在这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今天的分享启发听众思考,农村就是除了公共交通设施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地方,这才叫农村。界定了城市和农村之后,党国英又从两个基本变量和一个概念出发,提出了平衡农村公共服务的公平与效率的途径。党国英提出的两个变量是最大城市分布密度、最小城市规模,而核心概念就是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据他测算,按照这样一个逻辑和人口布局,即让居住在离城市30分钟车程半径或60分钟间距的农村人口共享城市可及的公共服务,从而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在提问环节,参加视频会议的代表就偏僻地区的农村如何享受公共服务、城市规划和农村公共服务的关系、农村老龄群体如何获取城市公共服务以及山东省合村并居等问题与党国英热烈交流。
供稿: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