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师长,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叫魏钰明,是学院已经博六的老学生。
很惭愧也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讲两点来自一位老博士的心得。
第一,不要着急。读博以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身边优秀的人实在太多,有发了几十篇核心期刊的学术大神,也有学生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的社工达人,还有早早毕业拿到千万年薪的开挂人赢。我时常会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和幸运而倍感焦虑,以至于总是质问自己:要不要继续读下去?这几年,我先后经历了母亲罹患癌症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在美国访学交不起房租而被赶出门等各种困难,以及创业的朋友为招揽帮手给我画出的足具诱惑力的大饼。每一次的困难与诱惑,都是对我定力的极度考验。
好在我比较负责,做一件事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当我想放弃学术之路的时候,手上还没做好的文章和项目,都会把我的责任心唤醒。来自师长们的鼓励、同学们的关心,也帮我克服重重困难和诱惑,让我及时收回已经在人生岔路口上迈出的那半步。读博士做学术,本身就是一场不舒适的马拉松。最近,我关于地方政府回应公众诉求的一篇论文被Public Administration接收并在线发表,这篇文章,我写了五年,前前后后修改了七十多遍,还因为对审稿人意见束手无策而好几个星期都彻夜难眠。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做学术千万不要着急,急功近利只会徒增痛苦。没有人可以在真空环境中生存,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诱惑,但只要不忘初心,即使慢一点,也能逐渐培养出潜心学术的专注,感受到超凡脱俗的舒适和心安。
第二,务必负责。特别是要对社会、对公众负责。我的导师苏竣教授经常教导我,要把知识用在增进人类福祉上。我颇为自豪的是,得益于学院里各位授业恩师“明德为公”的言传身教,我自从在北大读本科时就树立的“天下为公,报国为怀”的初心从未改变。小到利用家园网、校长信箱为优化校园环境提建议,大到跟老师们一起为国家发展和治理现代化建言献策,我都会主动投入,积极行动,绝不做搭便车的旁观者。而我自己所有的研究选题,也都与保护公众权益密切相关。
尽管有时也会遭遇“这是给学校添乱”“这是跟政府实践脱节”的误解,我始终坚定的认为,作为一个公管人,我们有责任挺身而出,扛起公共利益的基线。而且,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应该伴随我们一生。所以,不管未来的路是雨是晴,祝愿我们都能一直明德为公,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管人。
最后,祝学院生日快乐,基业长青!
谢谢大家!
供稿丨论坛宣传组
排版发布丨发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