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公管学院举办“公管教授讲党史”系列首场讲座: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管学院教授胡鞍钢主讲,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主持。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党委副书记周绍杰及学院党员师生约150人参加。
党委书记彭宗超主持讲座
胡鞍钢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25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一段话开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他认为,这应该作为我们师生们的基本要求。
胡鞍钢教授做报告
胡鞍钢纵观中国200年的历史进程,阐述了中国国家发展生命周期与现代化发展历史轨迹的五个时期,介绍了中国现代经济成长的过程。胡鞍钢指出,一个国家兴盛或衰落绝非是偶然的,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迅速发展、迅速崛起、迅速强大的根本动因。
胡鞍钢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共产党的三大革命与三大飞跃做了分析,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创新的。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创新是没有沿着一般的理论去进行,即没有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与二次大战之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截然不同,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进入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历史上一次大跨越,开始进入现代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初步成长期。通过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开始发动和实行国家工业化,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建立独立自主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经济起飞,也创造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一五”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千年未有大变局”的开端,中国现代化的巨变第一次遍及整个中国社会,第一次惠及全中国人口。
改革开放之后,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国内外环境,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认识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口号性到务实性,从浅层认识到深化认识。根据我国基本国情,邓小平调整了原定在2000年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将其推迟到2050年,先是提出到2000年“两步走”战略设想,后是提出到2050年“三步走”战略设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三阶段”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两阶段”强国发展战略。
胡鞍钢介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五大因素,包括不断增加的现代化因素,不断增加的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的中国文化因素,不断增加的绿色生态因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因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领导力量。
随后,讲座现场和线上的师生与胡鞍钢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周绍杰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中国的工业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极低的条件下发动的;其二,中国的工业化是超大规模人口的工业化,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这也必将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党委副书记周绍杰发言
学院副教授殷成志讲到,国际学者认为中国仍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现代化,而是对世界和平发展有决定性意义的现代化。
副教授殷成志发言
讲座现场
彭宗超做总结发言。他认为,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我们人生的发展过程是紧密相连的,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发展跟国家的发展相辅相成,没有国家的发展也就没有我们个体人生的发展,反之,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发展可能也在成就着国家的发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也希望我们通过这个过程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彭宗超代表学院党委,对学院在未来一年要做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思想意识上,各支部、各位党员和师生要高度重视党史学习,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同时大家也可以把它作为一项专业学习,把政治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两者可以相得益彰。二是学习方式上,要组织学习、个人自学、互动交流相结合,请大家要根据组织安排和个人兴趣主动自觉学习,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党史学习中的理论学习、规律把握、实践落实等要求,切实提高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