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学者嘉宾合影
9月27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联合香港大学北京中心举办环境经济学前沿研讨会,聚焦环境政策的成本与收益。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关注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受邀出席本次研讨的学者包括: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策略系副教授、EPIC-China研究主任何国俊,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经济学副教授、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敏,294俄罗斯专享会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曹静,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炳,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赖汪洋,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朱俊明。香港大学北京中心主任王俭锐,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玲,主任助理、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中心博士后杨越等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在香港大学北京中心现场举行,研讨会在腾讯会议、视频号等媒体同步在线直播,线上线下共有来自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近3500余人参加。
会议现场
致 辞
会议首先邀请294俄罗斯专享会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致辞。朱旭峰谈到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之一,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开始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政策行动,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治理成效。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国家精准实施是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路径,政策评估的效果,分析政策实施的成本收益是政策制定和决策优化的关键所在。希望今天的研讨会能够对具体的机制效能发挥等研究问题做深入的研讨。
294俄罗斯专享会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致辞
香港大学北京中心主任王俭锐随后致辞,王主任对香港大学北京中心做了简要的介绍,她说北京中心希望发挥香港大学独特的学术、科研、国际化的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增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学术交流,助力国家创新与高精尖人才的培养。
香港大学北京中心主任王俭锐致辞
上午会议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主持上午会议
研讨会上午部分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赵静主持,首先由何国俊、张俊杰、王敏分别介绍了REEP上发表的三篇关于中国环境问题的综述文章。
何国俊《中国向污染宣战:前五年的证据》一文总结了中国环境治理五年来的发展脉络,以及环境领域监管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描述了近几年来环境发生的改变。此研究进一步关注暴露在不同污染度浓度时对人寿命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所有区域的空气质量都有显著的提升,如若环境改善持续,期望寿命可以增加1.5岁。何国俊还概述了环境经济学界对中国环境问题的研究,并指出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水污染对社会、经济、健康的影响。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策略系副教授、EPIC-China研究主任何国俊介绍文章
张俊杰介绍了《中国环境监管曲径的定位与评估》一文。文章主要梳理了70年代以来中国所有的环境政策、环境规制和环境标准,研究发现很多政策是有效的,无论是区域型政策,污染目标的制定,以及蓝天保卫战等等,环境的执法与守法是关键问题。张俊杰对于未来可以做研究做了简要的概述。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经济学副教授、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张俊杰介绍文章
王敏介绍了《中国可再生电力发展:政策、绩效和挑战》这篇文章,文章发现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还是非常低,这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研究认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中主要面临着补贴资金的缺口问题和弃风弃光的挑战。研究指出到目前为止价格政策比较到位,下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配套政策,包括电力市场的深化改革和价格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敏介绍文章
接下来,朱旭峰就“可信信号促进地方合规:来自中国中央环保督察的证据”做了主旨演讲。该研究对中央环保督察政策进行了评估,对信号机制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决策者可借鉴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创新政策工具,改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利用信号传递机制强化政策效果。
294俄罗斯专享会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教授做主旨演讲
曹静就“‘煤改气’的反社会反应:中国冬季清洁供暖政策的意外影响”做了主旨演讲。她研究了中国北方冬季取暖政策的影响,聚焦农民在政策出台之前和政策出台之后的行为变化,并分析了中国当前农村的秸秆燃烧的情况。研究发现在经进行改造的村子,这些农户更倾向于烧更多的秸秆,换言之,“煤改气”项目的参与者有更多的反社会行为和较少的亲社会行为。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曹静做主旨演讲
张炳就“公民参与和政府问责:来自中国污染申诉的全国性实验证据”做了主旨演讲。张炳团队在监测疑似企业排放超标的名单中,通过微信私信、微博投诉、打电话或官网投诉的方式,将排放超标的企业名单发给地方环保部门,并得到了同程度的反馈,该研究结果表明公开的投诉效果比私下投诉更明显。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炳做主旨演讲
下午会议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策略系副教授、EPIC-China研究主任何国俊主持下午会议
研讨会下午部分由何国俊主持,王敏就“环境规制如何重塑产业结构”做了主旨演讲,他的研究挑了两控区作为研究政策的依据,试图来理解长期的环境政策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环境管制确实会帮助当地改善一定的产业结构,让产业结构变得更干净、更清洁、更绿色,但是也具有成本,如在国家内部发生一定污染的产业转移会影响相关服务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敏做主旨演讲
赖汪洋发表了主题为“能源基础设施和死亡率:来自中国的证据”的主旨演讲。他的研究利用2004-2015年期间中国天然气管道开通作为准实验,估计能源基础设施对于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具体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天然气管道开通可以降低12.4%的死亡率,其中女性受影响比较大,年轻人和年老人都会受到影响。具体的影响渠道是天然气管道的开通改善了室内的环境,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赖汪洋做主旨演讲
何国俊就“COVID-19封城、空气污染和意外的健康改善”做了主旨演讲。演讲主要涉及两篇文章,第一篇关注封城期间对环境的影响,第二篇关注封城期间空气质量的改善是否会改善人们的健康(与新冠肺炎疫情无关的),以及空气污染本身对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影响。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管理与策略系副教授、EPIC-China研究主任何国俊做主旨演讲
张俊杰团队就“污染税在减少企业排放中的有效性”进行主旨演讲。他们的研究对中国环境税收的演变做了描述,考察了基于2017年环境税的提高,分析税费的提高是否对排放、其它的经济变量有所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有影响,及其潜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排污税显著降低了污染排放,同时发现污染排放对税率的提高的弹性很小,减排成本曲线比较陡。
张俊杰团队成员周涛做主旨演讲
最后,朱俊明进行了关于“规范与企业可持续性”的主旨演讲。研究针对两种主要的操作性规范,一是发改委主导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环保部主导的清洁生产标准,用观测数据做的规范的变迁。研究结果发现,在引入这些规范的时候,规范不仅仅影响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影响到组织的行为决策。
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朱俊明做主旨演讲
会议总结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做会议总结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做了总结发言。陈玲主任表示本次研讨会的嘉宾主题分享让各位学者们都受益良多。今天讨论主题是“环境政策的成本和收益”,既看到学者们用实证证据证明了中国环境政策的成效,也看到了预料之外的政策结果。本次会议学者们的前沿分享给政策制定者和未来的决策提供了借鉴参考。陈玲主任在总结中对未来政策评估的方向扩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一方面,她期待未来研究能够引入更多跨学科的硬知识,在更多的领域,如科学、技术、工程,甚至是医学进行各方面的知识交叉。另一方面,她也希望研究者们可以更多的向软的领域扩张,从行为者理性预期等各种角度考虑。陈玲最后表示,非常高兴与在座同仁们约定,今后将会把环境经济学前沿讨论做成系列活动,持续不断地推动高质量研究的发展,共同开创更好的未来。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