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我院杨燕绥教授应邀出席了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养老金制度国际研讨会,并作总结发言。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西班牙(BBVA)对外银行共同主办,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人民大学、BBVA的领导和专家学者200余人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我院杨燕绥教授的总结发言分六部分:
第一,统一认识。论坛展示出政府(短期、安全)、公司(市场、效率)和学者(理论、成本)从不同视角观察养老金问题,亟待统一认识。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公民社会风险的制度体系,即政治民主、国家理财和社会和谐的集合,包括克服贫困和体面生活两个目标;养老金是制度安排之一,需要综合设计、公共治理和战略 安排。
第二,发展趋势。论坛再一次证实在全球化和老龄化的今天,当出现“家里老人多、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时应当如何应对,各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趋势如下:为克服老年贫困,国民年金趋于低保化;为实现体面生活,个人养老金账户趋于全民化和市场化;由此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渡过老龄危机。
第三,社会问题。中国是否有老龄危机?2015年—2035年的数据显示,将出现不足3个纳税人供养2个65岁以上的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从现在开始注重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能力、投资能力、纳税能力和消费能力”,其经济拉动作用非常可观,即老龄人口红利战略。实现老龄人口红利战略,需要优化公共政策和推进政府改革。中国目前尚存第一人口红利,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存在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转化为发展之“机”的条件,机不可失;如果继续目前养老金政策的“混账管理、短期行为”模式,老龄危机将不可避免。
第四,中国走势。新型农村“政府补贴、个人储蓄”的养老金政策以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决定了中国养老金的政策走势。首先,中央统筹国民化,向全体60岁居民按照地方消费支出支付的50%支付基础养老金,总成本占2007年GDP的2.8%,国家拥有大规模的企业,土地实行公有制,即使没有税费来源也付得起;其次,个人账户全民化,鼓励居民一生择时酌情的储蓄养老金。如果30年预期积累100万元养老金,在5%贴现率,节税率15%~20%的条件下节税额约为25万元,个人缴费15万元,雇主缴费15万元,市场收益45万元,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这是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价值和目标。公共政策不允许偷换概念,混淆储蓄、缴费和纳税的本质界限;也不能在没有依法授权的情况下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这不仅导致资金贬值,而且在违背我国宪法“保护个人合法财产不被侵犯”的基本原则,应当尽快纠正。可见,中国转变发展模式亟待从理顺养老金政策结构做起,基于统筹账户强化政府责任,基于个人账户强化个人责任和市场功能,实现政府能力、公司治理和居民素质的全面成长。
第五,养老基金。养老基金必须增值、可以增值,其条件:一是公共治理抑制通胀、规范工资增长和推行养老储蓄延期征税;二是基于市场规模培育审慎的、专业的受托人,坚持信托模式,只有受托人的退出,没有养老金计划的破产,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三是培育养老金文化,信息披露、适度监管和全民教育,用日值、季值、年值、任意期值、中期值和长期值综合评价养老金受托人,避免对养老基金经理进行日值排队的做法。
第六,标杆作用。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具有短期行为特征,基本养老金去保险化的走势日趋明显,农村养老金制度是个好的选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亟待改革,何去何从影响中国养老金制度走势和改革进度;为此,机关事业单位可以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者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分;用20年实现退休金对接国民年金的转型,公务员和农民同享基础养老金,促进社会和谐;用8%个人缴费做实个人账户,发展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促进中国养老金市场发展,在20年后老龄化峰值期到来之时,养老金将像长城一样保护我中华民族。
(供稿: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