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国情研究学科、办好国情研究中心
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贡献
——在“国情研究: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校党委书记 胡和平
2010年10月23日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 “国情研究:回顾与展望”的专题研讨会。今天的研讨会是在庆祝294俄罗斯专享会成立十周年、国情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的背景下举办的。借此机会,我首先向公共管理学院和国情研究中心表示热烈的祝贺!
国情研究中心成立十年来应该说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刚才胡鞍钢主任和王亚华副主任对中心过去十年的工作做了全面介绍,让我们有了对中心更多的了解。
国情研究中心的英文名称是“China Study Center”,英文和中文还不能很好地对应。中国人讲的“国情”,翻译成英文找不到一个对应的词——找不出来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创新了。我认为国情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创新性的领域。创新是有多维度的,比如,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具体问题的创新,对问题的特定方面的创新,这些都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体现。甚至从学科领域来说,将国情研究作为一个学科方向来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在这方面,胡鞍钢老师是非常敏锐的,他对中国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并没有将研究的方向局限在过去的学科框架内。他所开拓和坚持的“国情研究”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而且,由于我们的工作抓住了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更加凸显了这种创新的意义。一个人提出一点创新性的想法并不难,难的是这个想法能够得到大家的响应,能够形成一种潮流,能够真正让很多人跟从这个方向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国情研究中心成立十年,开展国情研究十多年,对于中国的发展,对于中国学术的发展,你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情研究为什么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我觉得核心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现阶段的发展历程,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需求。如何把握中国的国情对于我们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国情的判断,我们从最开始的“地大物博”到之后的“人口多,底子薄”,像我和胡鞍钢老师这样的中青年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这些认识都还是表象的和简单的,对于表象背后更加深刻的东西,比如文化层面、社会经济层面的认识更难,也更加重要。我们应该对于中国国情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应该对于今后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可喜的是,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国情研究中心的工作正是沿着这样的方向积极开展的。这顺应了国家的发展,顺应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这项工作是有生命力的。我觉得这也与胡鞍钢老师提出来的人生理念和中心树立的价值观密不可分,即“知识报国、知识为民”,以及刚才提到的“与中国发展同行,与中国开放相伴,与中国改革俱进,与中国兴衰并存”——这都是国情研究中心很好的文化,也使得我们有信心预期国情研究中心在今后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正如胡鞍钢老师和王亚华老师刚才介绍的那样,中心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库,一个科学的思想库——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无论是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还是开设的课程,培养的人才。国情研究中心的十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刚才介绍中提到我们很多的《国情报告》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对他们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国情研究中心的工作紧跟了时代的脉搏,国情研究中心的成果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另外,国情研究中心的工作也获得了同学们的欢迎和认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十七大召开之后,学生系统组织活动,希望邀请胡鞍钢老师解读一下十七大报告,他们只是简单通知了报告的时间地点,结果大礼堂就爆满了——里面坐满了人,甚至过道上,讲台上都站满了人;外面还站着很多人,希望能够有机会进去。因此后来又安排了第二场。这件事情我当时比较关心,印象特别深。我想用这个例子说明,每当我们在一些重要的阶段,一些关键的时候,总能够听到国情研究中心师生的身影,总能听到胡鞍钢老师和其他老师们在不同场合、不同方面发出的声音。这种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印象深刻。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国情研究中心有一支非常好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带头人。胡鞍钢老师在国内外都是颇具影响的学者,他的勤奋让人尤其钦佩。胡鞍钢老师是天天读、天天写,笔耕不辍。我还要再加一个“天天”,就是“天天打胰岛素”。胡鞍钢老师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对学术研究、对国家发展的执着,坚持对事业的热爱,这种精神让人深受感动,值得我们学习。有这样的劲头,国情研究中心的发展便有十足的信心。
同时,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机构,国情研究也是学校重要的学科方向。清华大学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且将要迎来百年华诞,我们的国家正在从大国走向强国。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办好国情研究中心,进一步开展好国情研究,对于清华大学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国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投注精力和热情,持续不断地研究,国情研究中心的发展也因此任重而道远。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GDP从人均几百美元现在发展到人均约三千八百美元,确确实实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国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走到这一步以后就出现了很多混乱,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上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国家也差不多处在类似的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怎么能够保持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妥善地解决好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特别需要考虑的。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是快速发展的态势,那么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引来了矛盾问题的快速积累,别人发展一百年,我们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就走过了这个阶段。那么在这个阶段过程中,别人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解决,我们可能就只有很短的时间,因此对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就提出了很大挑战。所以说,我觉得我们的国情研究是任重而道远,
此外我也一直在想,如何让国情研究中心创新的成果走向世界,让国情研究走向世界,相信你们的工作会给予我们很好的答案。过去我们可能感觉对国情已经了解得比较充分,但国情必须联系世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让外国人更加了解我们的国情。加深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有利于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国情研究中心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今后还可以大有作为,也应当有新的作为。
我今天来参加这个研讨会的另一个身份是国情中心的合作研究者。我是水利系的,搞水文水资源研究,社会发展到今天,水利问题已经不光是自然条件下的水资源问题,还是水资源分配问题和管理问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我国出现了黄河断流,断流持续了近三十年,1997年断流最严重,一年365天中断流超过200天。当时这个问题很突出,所以我和胡鞍钢老师,还有王亚华共同承担了学校的985重大软科学课题,叫“黄河断流成因、趋势与对策研究”,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对水资源分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当时胡鞍钢、王亚华提出了一种“准市场”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比较可行的资源配置创新思路。通过这些合作研究,我对国情研究中心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自己也受益匪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2000年之后黄河就再也没有断流了。
国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十年,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开端。展望未来,我认为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要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地开展国情研究和人才培养,把国情研究真正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学科,真正把学科的最核心的东西凝练出来,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富有生命力。
第二,要继续坚持“知识报国、知识为民”,“想国家所想、急国家之所急”这个正确的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都是初步的,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也需要持续深入的国情研讨来探索。
第三,要更好地发挥思想库和服务基地的作用,服务国家发展。最近中央召开了五中全会,制定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单位,包括我们清华大学都要制定“十二五”规划,我们要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刚才胡鞍钢老师也说,不仅是“十二五”,还包括“十三五”、“十四五”,不仅盯着2010年,还有2020年、2030年,国情研究中心应当具有这样的前瞻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开展前瞻性的研究。
第四,国情研究中心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今年我国的GDP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二,在开放的时代里,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中国的发展已经与世界连接。在国际大背景下,如何认识国情,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还有很多知识是欠缺的。我们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国情研究中心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开展更多有价值的研究。
总之,国情研究中心过去十年的发展,对于学校整体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希望今后国情研究中心继续发挥好这个作用,为清华大学的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的贡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