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清华产业圆桌”研讨会第一期在搜狐网络大厦五层举行。
会议现场
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部中美清洁汽车联盟副主任王贺武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分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员封凯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江飞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陈强远,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李晓萍,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君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婷也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永伟主持。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共同参与了会议。
张永伟主持会议
王贺武老师分享的主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回顾与国际合作”,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王贺武老师在发言中提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第二阶段,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2020》,确立了“纯电驱动”技术转型战略;第三阶段,2014年发展新能源汽车受到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立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强国战略,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新阶段;第四阶段,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面向203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分类别、分地区的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从中国汽车工业创新发展的历程来讲,曾经有同道跟跑、换道并跑、领路带跑的说法,我国现在就进入了领跑的阶段。
王老师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给大家普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为什么会有三个布局,也就是“三纵三横”的说法。所谓的“三纵三横”,“三纵”对应的是三种动力技术的应用,就是所谓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三横”指的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这就是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基本技术体系。
王贺武做主题发言
第二部分,王老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未来面向2035年的技术路线图,可概括为新三纵三横,即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其中充电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智慧城市多能源融合系统的核心媒介之一,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目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接下来的关键是核心技术大幅度提高以及智慧出行,形成车和交通、城市和能源的协同发展。王老师又提到燃料电池堆的技术发展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国产化的效果。在2015年,大部分装车的燃料电池堆基本都是国外进口的,而到2019年,国产差不多占一半,国外进口的占一小半,这就属于国家政策促进国产化率的提升。
第三部分,王老师讲述了新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成效,这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碳排放跟内燃机车比相差不多,但是它的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下降,基本上下降了一半,即使把发电时候各种颗粒物都加进去,污染物排放大概也能下降40%。纯电动汽车的污染物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即使加上电厂发电的碳排放,也只有国六标准的传统内燃机汽车排放的10%。
第四部分是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合作与挑战。王老师讲到,近20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技术标准、示范运营、市场推广中,积极参与和牵头组织实施了一批多边和双边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建立国际合作平台,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创造了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有效推进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和转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发展。
在研讨会的最后,与会成员围绕会议主题及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将不定期举办“清华产业圆桌”的系列研讨会,邀请学术界和新能源汽车从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与探讨相关问题,提出富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