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2022中国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2022 China Commons Workshop)”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主会场设在294俄罗斯专享会。
作为中国首个以公共事物(Commons)为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今年是第四届,由294俄罗斯专享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协办。294俄罗斯专享会副院长、中国农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亚华教授担任会议主席,294俄罗斯专享会长聘副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宇宁担任会议副主席。
今年的会议主题是“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分为开幕致辞、主旨演讲、主题演讲、闭幕总结等环节。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位嘉宾发言,百余名高校师生参会。多学科、多领域的参与者汇聚一堂,共同奉献了一场国际公共事物领域的学术盛会。
研讨会主会场现场
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中国区协调人王亚华与现任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主席、德国马丁路德·哈勒-维腾贝格大学教授Insa Theesfeld作开幕致辞。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候任主席、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公共政策学院教授Charles Schweik,国际公共事物学报(IJC)主编、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可持续发展学院副教授Michael Schoon,World Development主编、美国康奈尔大学全球发展学院助理教授廖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教授R.Quentin Grafton、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创碳投碳中和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薛进军、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Eduardo Araral、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罗家德、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执委Mansee Bal Bhargava作主旨演讲。此外研讨会还包括“制度分析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实践”和“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三场主题演讲。
王亚华作开幕致辞
作为会议主席,王亚华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中国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的初衷,是搭建链接中国与全球公共事物学界的桥梁,通过丰富的会议和多样化形式推动公共事物前沿领域的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历届会议都得到国际公共事物学会的大力支持。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而乡村振兴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事物治理以可持续性为基本原则,能为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源泉与实践指导。当前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向学科化、体系化、国际化的方向快速推进。今年国内首部系统梳理公共事物治理学科发展的教材《公共事物治理概论》正式发行,标志着公共事物治理作为基础性的学科方向得到了国内学界的重视。王亚华感谢国内外各位资深专家和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本次会议,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能够推动公共事物研究更加国际化、前沿化和体系化,为世界和中国的可持续进程增进理论新知和贡献实践力量。
Insa Theesfeld作开幕致辞
Insa Theesfeld在致辞中感谢王亚华教授团队对此次国际研讨会顺利举办所做出的努力。她阐述了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的使命和初衷,IASC致力于为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建立沟通桥梁,共同为提高公共事物以及其他共享资源的良治而努力。Insa介绍了IASC的组织体系、学术网络与日常活动,并回顾了自上一届中国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2020)以来,IASC举办的学术活动与组织发展情况。除学术活动外,IASC还通过播客、国际公共事物学报(IJC)等方式加强学术共同体与外界的交流联系。最后,Insa预告了IASC即将举办的学术活动,并预祝本届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高宇宁主持主旨演讲
高宇宁主持上午的主旨演讲。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和印度的学者相继发表精彩演讲。
Charles Schweik作主旨演讲
在Charles Schweik“乡村振兴及可持续发展中的知识公地和共同生产”的主旨演讲中,他通过知识产权开放的视角,阐述了知识开源的重要价值。Schweik以互联网为例,回顾了知识产权的开放对互联网产业爆发的促进作用,并以自身为例展示了知识开源对个人生活的改善。Schweik认为,开源治理的“全球设计、本地生产”方式能显著提高创新的辐射范围与速度,是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并鼓励与会嘉宾探索实现开源治理模式的本土化。
Michael Schoon作主旨演讲
Michael Schoon以“从旗舰期刊的视角审视公共事物”为题作主旨演讲。他回顾了过去公共事物领域的国际期刊发表情况,总结了公共事物国际发表的主要特征。他指出,2008-2018年期间,公共事物国际发表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目前国际公共事物文献过去重要的核心议题现在也依然受到高度重视,同时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体现出跨学科、多学科的特征,特别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日益加强。在欧美国家产出大量公共事物研究成果的同时,中国在这个方向上的产出也在快速增长。
廖川作主旨演讲
廖川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事物空间数据科学”为题,首先阐释了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对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学科价值,并总结了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为代表的公共事物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贡献。随后,廖川介绍了GIS、GPS、遥感技术、空间云计算为代表的空间数据科学在公共事物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以牧场管理为例,展示了空间数据科学的应用如何赋能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资源、政府组织和资源用户之间的交互活动。廖川认为,空间数据科学的应用对于推进多中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R.Quentin Grafton作主旨演讲
R. Quentin Grafton的主旨演讲为“响应水危机的韧性建设”,他指出食品安全、水安全与能源安全是当下人类社会三个关键且紧要的问题。Quentin展现了食品安全、水安全与能源安全三者间的交互关系,以及这种交互关系对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他还通过奥斯特罗姆的八项制度设计原则对水治理问题进行了透视,并总结了水治理公平的基本路径。最后,Quentin展望了未来水治理的前景,并建议要谨慎选择水治理政策。
薛进军作主旨演讲
薛进军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国际经验”主旨演讲中,总结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国际进展与预期展望。他以美国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经济与碳排放逐步脱钩的相关政策经验,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薛进军指出,中国需要提高碳排放的技术和碳效率。最后,他提出了国际碳排放治理的低碳雁型模型,即发达国家能有效帮助发展中国家优化碳排放治理。
Eduardo Araral作主旨演讲
Eduardo Araral以“地方和全球公共事物中的集体行动:前沿进展”为题,总结了过去数十年来国际公共事物研究的总体进展。他基于对文献的梳理,提炼出了国际学界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已经成为公共事物知识积累基础的重要发现,并以他自己的研究为例对这些发现和议题进行了阐释。全球公共事物治理近年来成为国际学界的焦点,因此Araral也着重辨析了区域资源治理与全球公共事物治理的联系及区别。
罗家德作主旨演讲
罗家德在“自组织与自主治理的中国模式”主旨演讲中倡导中国发展社会自治,并列举了通过社会自治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事例。他比较了中美两国的不同情境下,社会精英在发起社会自治中的不同作用。罗家德提出了中国情境下自主治理构建的模型,该模型展现了社会精英在自主治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北京大栅栏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Mansee Bal Bhargava作主旨演讲
Mansee Bal Bhargava的主旨演讲题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她基于对印度村庄深入的田野观察,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分析了当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IAD框架的透视,Mansee从自然生态、物质条件、经济社会属性、制度规则等方面剖析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了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当地农民如何展开互动。Mansee认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受到城市化不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侵蚀,因而应当反思过去的城市化路线。
下午的主题演讲包括“制度分析与乡村治理”、“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和“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专场,展现了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本土化的热点议题与进展。
“制度分析与乡村治理”专场
王亚华主持了“制度分析与乡村治理”主题演讲专场。在这一主题专场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谭荣教授探讨了制度分析前沿的原型(Archetypes)方法,并以此解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权属调整中的集体行动。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柴盈回顾了农业水资源适应性治理的理论,并分享了国内外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水资源治理探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臧良震分析了土地细碎化与土地调整如何影响农村公共事物治理。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苏毅清运用公共事物研究的知识体系解释了乡村旅游公地悲剧的产生,及如何通过制度变迁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动态治理。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王晓莉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思丞作为评议人,与本场主题演讲的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专场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戴瑶主持了“国内外乡村振兴实践”专场。由294俄罗斯专享会EMPA和MPA研究生组成的清华大学“香港乡村振兴队”以香港特区荔枝窝复兴为案例,分享了成熟后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经验、困境与启示,队员邢文威、莫盛凯和蒲晞介绍了报告基于乡村振兴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运用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回答了成熟社会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关键问题。亚洲理工大学教授Mokbul M.Ahmad、香港大学公民社会与治理研究中心讲师Vivian Chu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李昕作为评议人,参与本场案例讨论。
“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专场
“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专场由高宇宁主持。在这一主题专场中,294俄罗斯专享会助理教授张芳以一带一路为例,回答了清洁能源是否实现了南南转移及转移模式等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段玉婉分享了对中国碳市场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BM)福利效应的检验结果。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唐啸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层面共同分析了额外监督是否可以改善环境绩效这一问题。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介绍了成都推动绿色发展实践进展。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俊明和北京农学院副教授任晓娜作为评议人,与本场主题演讲的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王亚华作闭幕总结
在闭幕总结环节,王亚华指出全天会议的演讲汇聚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学者,是一次大型的学术集体行动。本届研讨会聚焦和围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议题,来自全球各地多个领域的嘉宾分享了主题广泛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奥斯特罗姆理论的应用和发展,展现了公共事物研究长期以来的知识传统。研讨会反映了公共事物研究知识体系的总体进展与前沿趋势,也体现了公共事物知识体系本土化的努力及实践关怀。王亚华最后预告了国际公共事物学会近期的重要活动,并对所有与会嘉宾、参与者和会务人员表示感谢。
部分线上参会嘉宾
中国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是国际公共事物研究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此次研讨会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等项目以及国际公共事物学会的支持。研讨会反映了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公共事物研究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合作。
供稿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