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入学实践活动在昌平圆满举行。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实践课,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亚华老师、院长助理慕玲老师、教学办公室副主任肖文静老师、特色项目高级专员李月琪老师带领全院56名师生实地考察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詹天佑办公旧址和南口镇史馆等昌平众多红色历史基地,同学们在参观实践中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清华校训和历史、感悟红色文化。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15日上午,全体师生统一乘车抵达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核研院院办主任熊威老师带领师生们参观了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和现金反应堆工程实验室,详细地向大家介绍了从零起步建造核反应堆的历史事迹和发展进程。核研院党委书记唐亚平老师以《王大中同志先进事迹与核研院特色道路》为主题,向新生们介绍了核研院的道路与精神、使命与未来,在唐亚平书记内容丰富的讲授中,师生们回顾了王大中同志爱国奉献、追求卓越、坚持创新的奋斗精神,懂得了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理解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意义。
师生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
15日下午,师生们来到了昌平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参观。在教育基地工作人员的讲解带领下,师生们重温了“昌平红色起点”的历史由来。这里记录了昌平革命从探索到求索、前途从黑暗到光明的转变历程。团队师生一行认真学习了还原党组织活动的图文史料,通过工作人员的精彩解说,了解了中共南口特支的建立发展过程,感悟了首都红色历史文化的精神传承。
师生在南口特支教育基地参观合影
詹天佑办公旧址纪念展馆
随后,师生们来到了詹天佑办公旧址纪念展馆参观。展馆以京张铁路工程建设为背景,回顾了詹天佑先生“爱国敬业、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彰往昭来,慰藉前驱,鼓励后人,引导同学们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再续航,争取在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
师生在詹天佑办公旧址纪念展馆参观合影
南口镇史馆
接下来,师生们一行到南口镇史馆参观学习。在专业讲解员的指导下,师生们对南口镇的历史由来、地势特点、工农业发展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南口镇历史文化陈列室浓缩了南口历史文化、景观人文、红色革命、工业兴起,呈现了南口镇的过去、现代及未来。
师生们在南口镇史馆门前合影
最后,师生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在欣赏南口站关沟雄关漫道、居庸叠翠的景色中收获满满地结束了一天丰富的实践活动。
师生们在关沟雄关漫道合影
心得体会
2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李浩铭
我印象特别深刻是核研院的实践参观,我被“200号”知难而进的报国精神深深感染。在车间看到数不胜数的国之重器毋庸置疑是无比震撼。但这震撼的背后是几代清华人,我们的老前辈为了让国家在核能领域能自立自强,呕心沥血的科研成果。他们一直坚守着追求和平与安全的使命,从零到一,从被各国技术封锁到现今在固有安全献出中国研发、中国方案让一带一路的国家与人民受益;他们不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还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安全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这就是清华人应有的担当!
2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甘樟桂
在学院的精心组织和老师带领下,作为新生的我们有幸前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中共南口特支教育基地、詹天佑办公旧址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其中,参观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实践经历让我印象深刻。走进研究基地、聆听先辈事迹,仿佛历史和现实在时空中交汇,眼前的每一个仪器、每一张图片,都向我们诉说着老一辈清华人的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品质,传递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
23级MPA新疆班:阿依谢姆
参加本次公共管理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感觉收获满满。通过参观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我了解到了最新的核能发电技术,我对此深受启发,让我思考是否能够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我们的城市中,运用到生产加工中,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随后,在南口镇系列参观中,我学习到了一个城镇是如何发展的,这段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基层实践工作提供很大帮助。
2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诗尧
“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在唐书记的讲解下,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体会到清华200号精神的真正含义:默默无闻地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为祖国再多做几件大事。正如王亚华老师所说,核能的开发纷繁复杂,公共治理一样纷繁复杂。作为清华公管人,应时刻将国家需求与人民福祉记在心间,打牢理论基础,扎根祖国大地,也为祖国的公共治理事业多做几件实在事!
供稿丨教学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