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07:31 来源:《新京报》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读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句话,有助于更深理解中国道路的未来前景。中国道路的核心是什么?能不能继续坚持走下去?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还有多少成长空间?
昨日,党的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进行解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老路逐步退出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不走老路和邪路?
胡鞍钢:中国一直是在探索新路的。最初走的老路代表着封闭和僵化,这与当时封闭性的状态也有关系。
直到1978年,两种思路在政治博弈过程中,新路取胜,中国开始了新路。这其实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这之后,老路开始逐步退出。中国道路走起来是比较曲折的。当老路退出后,就又有了邪路,从国际上看,其实就是里根主义和撒切尔主义,在这过程中也有曲折。
这次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90多年奋斗、积累的根本成就。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新京报: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问题的研究者,你对中国之路如何理解?
胡鞍钢:我对中国之路的定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之路”,这条道路的发展包括三个基本因素,是一个不断增加以下三个因素的过程。
第一是不断增加现代化因素,最大限度扩大生产、创造财富,最大限度利用现代知识、科技、教育、文化和信息要素。
第二是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因素,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
第三是不断增加中国文化因素,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社会有重大创新,比如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等。
个人封闭决策转变为集体开放决策
新京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你如何评价?
胡鞍钢: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十几亿人民摆脱绝对贫困,并且逐步富裕起来,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从中国的决策机制演变看,过去30多年是最好、最稳定、最有效的时期,已经从毛泽东时代的个人决策,转变为邓小平时代延续至今的集体决策,从封闭决策转变为开放决策,从独自内部决策转变为参与咨询决策。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集体决策、科学决策、参与咨询决策保障了过去30多年的巨大成功,同样也能保障未来30年取得更大的成功。
不可否认,中国今天面临很多挑战,存在很多问题。但事物总是发展的,只要我们沿着60多年来走过的路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不但能战胜挑战,克服问题,而且未来中国将会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京报:基于哪些因素,你对未来的中国充满信心?
胡鞍钢:中国和西方的经验证明,世界上没有一个最好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政治制度,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制度,只能开辟自己的道路。
中国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崭新的路。我认为,实现“中国之梦”不仅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福祉,而且将对人类发展做出三大新的贡献:第一是知识贡献,第二是文化贡献,第三是绿色贡献。这三大贡献不但将使中国再现辉煌,而且不止具有中国意义,还具有世界意义。
代表声音
深圳将一如既往为中国改革“探路”。深圳将改革体制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为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的社会建设创造条件。同时,在党的自身建设方面做出探索。
——党的十八大代表、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减少领导职数,不仅能降低行政成本,更能提升行政效率,是政府更好地向服务型转型的一个现实要求。不过,经验证明,职数削减后常常容易“死灰复燃”,对此一定要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确保改革效果。
——党的十八大代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
(来源:http://bj.people.com.cn/n/2012/1115/c14545-17721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