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5-03-22
294俄罗斯专享会院长薛澜在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中国的竞争力必须从传统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向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和创新能力转变。
近些年,包括俄罗斯、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学者提出,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即将在未来的十年内走向终结。薛澜也认为,廉价劳动力曾经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传统竞争力,但随着环境保护等新意识的加强,中国的这种传统优势正在被弱化。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脚步加快的背景下,面对传统廉价劳动力优势的逐步丧失,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改革中重要的话题。薛澜表示,中国在经济的新常态下,需要鼓励企业创新、重视质量,否则在国际市场上就会缺少竞争力。
尽管中国经济形态面临转型,但薛澜认为,在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时,中国仍应该保持信心。数据显示,2014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吸收外资基本持平,在全球经济融合加深的背景下,中国的竞争力实际上并没有受挫。
对此,薛澜进一步举例说:“过去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很多人担心国际市场的竞争会带来压力,但事实证明中国经济在加入WTO后发展更快,中国老百姓享受到了更多实惠。”有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薛澜认为,中国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更高层面的经济体制让市场更加公平开放,加强自身竞争力。
如今,除了让市场发挥更多作用外,中国还在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机构来履行国际责任、提供国际市场竞争力。可喜的是,由中国牵头组建的亚投行已成功扩围至33个成员国。
亚投行作为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未来将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薛澜分析说:“亚洲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它的确到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阶段。”
今年三月以来,中国牵头建立的亚投行已经吸引了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瑞士在内的六个非亚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的迅速发展让很多人开始推测亚洲开发银行是否会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对此,薛澜评价说:“亚投行的成立是对亚洲开发银行的巨大补充,互补远远大于竞争。”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目前亚洲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非常大,以印度为首的许多东南亚国家需要大量的基建设施来完善城市建设。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