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老年报 2015-8-18
社会稳定、科技发达、生活和医疗水平提高,人类逐渐进入高龄社会,老龄人口占比增加。人均寿命延长意味着生命重要时点的后移,如学习时间、工作时点、退休年龄、继承遗产时间、死亡年龄等,对个人、家庭、社会和经济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并非仅指老人经济和生产老年用品及提供老年服务的银发产业。
银色经济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和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及其供求关系的总称。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定义有所不同,远古经济是谋生的手段,现代经济是发展形式,银色经济是满足健康长寿的发展形式。银色经济的主要特征如下:
银色经济在稳中求平衡
工业经济带来粗放的高速发展,银色经济反之。美国从进入老龄社会到深度老龄社会用65年(1850年~2015年),在此期间年均GDP增长率为6.55%,1970~1980年间高于10%,1990年以后低于5%。德国在深度老龄社会末期年均GDP增长率还维持在13.11%(1970年~1974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以来的年均GDP增长率低于5%(1975年~2014年),2014年仅为1.5%。法国在深度老龄社会期间年均GDP增长率为10.32%(1960年~1989年),接近超级老龄社会以来的年均GDP增长率低于4.53%(1990年~2014年),2014年仅为0.67%。日本在深度老龄期间年均GDP增长率还维持在14.96%(1970年~1994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以来的年均GDP增长率低于1.14%(1995年~2014年),2014年为-6.47%。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后年均GDP增长率在10%以上,有经济学家预测,未来将维持在7%左右,主要依据是科技进步和城镇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345万人,2010~2020年间将减少2900多万人。如果考虑人口红利消失(劳动人口减少和老年赡养负担增加)、消费的不确定性和对科技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在中国经过深度老龄社会和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期间(2016年~2040年),如果借鉴德国、法国的经验,年均GDP增长率可能维持在5%左右。为此,我们需要从心理上到政策上做好多方面的准备,适应这种稳中求平衡的银色经济常态。
银色经济质量胜过速度
银色经济是发达经济和买方市场,客户越来越偏好质量和个性化。20世纪中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进入了老龄社会,届时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80%左右的人口工作、居住、生活在城市当中。20世纪末务工人口约为3%,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若干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也进入高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均超过60%,占平均就业水平的约65%。工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随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成为主导部门,世界百强企业多,人均GDP水平高、投资消费贸易结构合理、人类发展指数高,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经济、政治有较大的影响。
银色经济时代服务业快速发展。1982年,联合国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90年12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45/106号决议,指定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2002年,第二次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通过《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回应21世纪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以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世纪末期的OECD统计数据显示,其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的比重接近30%;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接近40%;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其服务出口总额的50%左右;健康服务业均占GDP的10%以上,且实现医养合理结合。以美国为例,老年人的居住设施大致分为五类:独立式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养生社区,每一类均辅以相应的服务和管理体制。
银色经济社会参与度高
银色经济标志暴利逐渐消失(局部的向外扩张除外)。传统社区就业即指低端劳动市场和低工资就业。20世纪80年代,为改变资源稀缺和劳动成本上升的原有格局,建立老龄社会的供需关系,满足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社会企业逐渐取代了社区就业,以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团结、整合和质量追求。社会企业即指企业化经营的,有微利而无股东和税负的,人员资质和薪酬水平适中的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在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等方面占老龄产业的主流,是带动银色经济就业的发动机。在美国,70%的医疗机构属于非营利的社会企业。经营有方的社会企业在微利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转化为股份制企业,放弃政府补贴和取得市场融资,为银色经济创造更多产值。
银色经济社会福祉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如下规律:(1)在进入老龄社会时期讲公平(1955年~1970年),养老金制度做到“全覆盖、保基本”,贝弗利奇在1942年的《社会保险和服务报告》中说:“政府只能给面包,黄油要自己买。”同时,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老龄科技和改善居住环境等,即补砖头。(2)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讲公平与效率结合的二元结构(1970年~2010年),公共养老金保基本、个人养老金激励就业和积累养老资产。同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补贴低收入老人购买服务,即补人头。(3)在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后强化管理(2010年以后至今),建立公平、低耗、高效的运营机制,养老金和医养结合服务必须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银色经济追求终生自立的社会文化
贝克人力资本理论、弗里德曼平滑消费理论和莫利安尼财务生命周期三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在老龄社会里,要坚持学习、管理健康、努力工作,基于终生自立的财务自由,实现健康长寿的人生目标,一方面取代养儿防老的社会文化,另一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通过两代人的红利巩固亲情和孝道文化的纽带。
总之,要在资源配置、运行模式、收入分配、社会文化、国民教育等诸多方面,按照老龄化的需求和约束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其发展战略即“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以提高生产力,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以提高购买力”,以改革创新红利取代低劳动成本的人口红利,实现银色经济的供需平衡,适应银色经济的“速度稳、质量高、福祉好且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