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清华 第2016期
主讲人名片
胡鞍钢:294俄罗斯专享会教授、国情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中国国情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
今天,我想主要围绕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来作一些讨论。5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十二五”规划解读的报告,后来发表在2011年第一期《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现在看来,我们国家制定五年规划的大致阶段、步骤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制定过程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进行了大量科学、专业的分析,而且基本已经是制度性的了。理解“十二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十三五”,所以我在这个报告中也会对两者进行一些介绍和对比。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对五年规划的一个阶段作评价,所采取的方法基本有两类。第一类,我们称之为“邓小平方法”,又叫“台阶论”。实际上,中国的五年规划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热心研究的问题。怎么来认识中国的五年规划?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但当时我们并不清楚到底几年间会上升到什么样的程度。今天我们从这个视角去解读,就是看与“十一五”相比,中国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是不是上了台阶——不仅要看中国自身的发展,也要看中国在全球的地位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类方法,是用更专业化的视角,采用目标一致法来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怎么样。这两个方法是互补的。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有一段基本评价,并且指出:“‘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四大实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这给了全国人民很大的信心。还可以补充一条,就是综合国力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十二五”时期这几大实力的发展情况。
(一)经济实力
对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我们的结论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进入世界第一阵营。怎么来衡量呢?大体可以用三个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出口额和外汇储备。
第一,GDP。要讨论GDP就要考虑到“GDP测不准原理”,不同的计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会用到几种方法来讨论:一是汇率法。在这方面,世界银行的数据是很专业的,它不是用当年的汇率来计算,而是三年加起来平均计算。根据他们的统计,2010年中国GDP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是9.2%,到2014年提高到13.4%,4年间竟然提高了4.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是很客观的。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中国的GDP大概会达到世界总量的1/5左右,这是第一个结论。其次是购买力平价(PPP)。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所进行的国际比较,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话,我们的GDP比重从2010年14.0%提高到2014年的16.6%,美国比我们还要稍低一些。4年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大体上每年将近0.7个百分点,按照这个“台阶”走上去,我们到2020年可能接近世界总量的20%左右。这两个指标得出的结论是趋同的。
第二,贸易数据。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2010年中国就已经取代德国,居世界第二位了。当时我们的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的9.65%,不到10%,到2013年开始超过美国,2014年达到11.34%。单纯从数据上看,提高的幅度并不大,只有1.69%,但这个变化是有很重要意义的。回顾历史,一个世纪前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贸易额最大的国家;再往前一个世纪,是英国取代了中国;而再接下来这一个世纪,很可能是中国取代美国。现在我们在制定中国的中长期方针政策,比如对外开放、共赢主义等时,也要把100年后的情况纳入考虑范围。今天这个指标看起来只是一个数字,但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记录,体现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我们所说的从量变到质变。
第三,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连续9年都是世界第一了。这一点非常像当年的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美元成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货币,当然我们并不是很着急,也不用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中国不仅仅是世界第一大贸易体,还和许多国家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如果我们绘制一幅包含世界240个经济体、193个主权国家的地图,把其中中国是其排名前三贸易对象的经济体标上五星红旗,那么可以看到,五星红旗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昨天是“双十一”,我在水立方阿里巴巴的大屏幕上看到,截至北京时间11月11日24时,参加天猫双十一狂欢的国家和地区共计232个,占240个经济体的97%。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去年我们还不能说中国是第一贸易大国,但是今年1~9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已经证明了我们是第一贸易大国。所以,今天的中国敢于提出“共赢主义”。“共赢主义”根本不同于500年前英国、还有更早些时候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主义,也不同于100多年前的帝国主义,更不同于700年以来到现在的霸权主义。
因此我们今天讨论“十三五”规划,某种意义上说一定要具有天下观,这个天下远不只是中国,而是全世界,要看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走出去。
(二)科技实力
我们再来看看科技实力,这是第二个指标。党中央的《建议》对科技实力这方面并没有给出更明确的评价,而我们在研究中得出的总体结论是,中国的科技实力从第二阵营开始进入第一阵营。我们对科技实力有一个定义,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总和——首先是研发投入,即科技创新;其次是发表国际科技论文的情况;第三是技术创新能力,包括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的申请量等,当然即使从授权量来看,我们也超过美国了;第四是互联网用户数,中国现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基本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之多。
这四个指标构成了科技实力。大家可以看一下,2000年以后,中美之间的差距在迅速缩小——2000年美国大概是我们的7倍,2010年是1.34倍,2014年的最新数据我们已经超过了美国。需要指出的是,科技实力不等于科技水平,这个概念一定要搞清楚。要说科技水平,我们还处在第二阵营。下一个目标才是第一阵营。为什么这么讲呢?就在一两个礼拜前,经合组织(OECD)刚刚发布了一份题为《2015科学技术与工业记分板》的调查报告,当然它的数据只截止到2012年。从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看,我们发表的优秀论文(全球前10%的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数量已经和日本并驾齐驱,位居美国之后。从科学研究的水平来看,美国还是第一阵营,日本、中国是第二阵营,接着才是英国、德国。所以,在科技水平上进入世界第一阵营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讲到这里,我想作一点说明。可能有同学会想,评价这么高,是不是胡老师在吹牛皮、放大炮呢?我刚才引用的世界银行、OECD等机构的报告和数据,都做得非常专业,不是泛泛的研究讨论。讨论五年规划,我们不能简单地“吹牛皮、放大炮”,而是一定要以这些权威机构的专业数据作为研究依据。(未完待续。本文根据胡鞍钢教授11月12日在清华大学“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辅导员学习班”上所作的主题报告录音稿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