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MBA教育网 发展办整理
12月23日下午,金城峰会在兰州举行。专家学者齐聚黄河之畔,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献策甘肃经济社会发展。294俄罗斯专享会院长薛澜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创新驱动发展与十三五规划》的主旨演讲。会后,中国MBA教育网对薛澜教授进行独家专访,以下是总结性实录。
一带一路 领航起步
2016年金城峰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甘肃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路径。薛澜教授表示,此次会议的听众主要是来自甘肃以及周边省份的企业家、研究管理的相关学者以及政府官员。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使大家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整体构想、宏观背景、国家政策、具体措施,思考大政方针如何与西北地区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企业与研究机构等力量的密切联系,将对拓展视野、创新理念、挖掘措施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广阔前景 不负使命
薛澜教授认为MPA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中国现有公务员700余万,但是实际具有培养能力的院校只有200余所,如果平均每所院校每年可培养100人的话,每年也只有两万人多人,与700万公务员数量相比可谓杯水车薪。所以从未来发展来看,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需求缺口仍然较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公共部门是主力军,包括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培养具有现代治理理念和能力的新一代公共管理人才是MPA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公共管理学院要有历史责任感,为培育人才而不断努力。
同时,薛澜教授认为, MPA在中国历史较短,所以应该在办学、培养目标、培养特色等方面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创新争优 推动发展
虽然目前全国的培养学校只有200余所,但是这些院校的发展进程还是非常迅猛的。如何在满足人才需求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值得MPA人深思。
薛澜教授认为,保障MPA教育发展质量要做到标准和特色的有机统一。在MPA教育发展初期,保障治理非常关键的抓手就是统一标准,从而尽快地使得诸多MPA项目尽快地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另外一方面。中国各地发展差异性明显,所以政府管理模式和应用政策手段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在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MPA教育应尽力突出行业和地方特色,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快步伐。在此,要感谢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同行们的不断努力,以及各培养院校的辛勤努力。
着眼未来 培养人才
薛澜教授指出,面向MPA未来发展,各高校公共管理学院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政府以及事业单位服务输送人才。在此过程中,师资素质尤为重要。教师资源、教师力量对于教育机构的作用人所共知,所以我国的MPA教育事业急需一支乐于献身中国公共管理事业、有强烈责任感和先进理念的人才教师。
这批教师需要由两部分人构成:第一部分是学术型人才,经过扎实系统的专业学术训练;第二部分是经过真实工作环境的磨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经验丰富的公共管理部门管理者如果能进入公共管理教育领域,将对于我国公共管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目前,MPA教育吸收了一些政府在职人员的力量,他们开设讲座,参加面试,指导学生,提供帮助,意义重大。但与实际的需求还相差较大。如何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公共管理实践经验的人才进入公共管理教师队伍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立足国内 放眼全球
薛澜教授认为保持公共管理的生命力和创新精神,重点在于加强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研究。目前,我国正在经历的重大社会变革、政府改革,这为中国的公共管理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材料。如果MPA人不能深入这一实践,不能了解和掌握现存的丰富历史画卷,MPA教学就会落后于时代。
MPA人应更多地参与实践和重大变革事件,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观察体会,提炼反馈、共享管理智慧,是时代赋予MPA人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另外,中国MPA人在关注国内问题的同时也要有全球化视野,现如今,中国任何变化都会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反之亦然。所以,我国的公共管理,不再是闭关锁国的管理,而必须要着眼于全球公共管理实践和公共管理教育国际前沿,关注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学习并使这些先进的理念可以与本土经验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