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12月23日 01版
岁末年初,“三农”问题总会引起关注。近日召开的两个重要会议,为接下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紧接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具体部署。
新情况与新问题
农业强则中国强,农村稳则中国稳。农业农村发展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础和前提。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总体向好、稳中有进。但农业农村发展环境日益复杂,新情况与新问题不断涌现,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
一是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当前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呈现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普通、廉价农产品充裕,优质、高端、绿色农产品紧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农村资源环境形势严峻。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畜禽粪污随意排放以及农膜等废弃物残留,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随着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农地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三是主要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
要素价格快速上涨,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价格补贴也在不断提高,粮食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现象,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腾挪空间受限。
四是体制机制束缚农业发展。
小农经营伴随的土地细碎化,无法满足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亟须创新。除此之外,还存在城乡土地、人才等要素配置不均衡,农村金融保险供给不足等问题。
五是农民增收面临考验。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成为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上述新情况和新问题,客观上要求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政策取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不再是倚重扩大要素的投入规模,而是更加重视改善投入要素的效率,特别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水资源效率、农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进一步加快中国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这包括:
由注重数量增长向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由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由过度依赖农业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转变;
由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不可持续发展向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农业转变。
通过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三农”工作必将为国家全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