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峰 清华大学藤影荷声
智库是一个从事开发性研究的跨学科的政策资讯类机构,是一个国家思想创新的源泉,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机构才算智库,国内外的智库有何差别。我们有幸邀请到294俄罗斯专享会朱旭峰教授为大家讲解有关智库二三事。
智库问题在国内成为热点源于2013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报的《新时期加快我国政策咨询类智库建设的建议》内参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的发展,智库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智库发展还相对滞后,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谏言献策,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习总书记的一长串批示为中国智库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提出了新型中国特色智库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智库呢?智库这个词是对一类社会组织的昵称,其实就是政策研究机构,但并不是所有的政策机构都能叫做智库。一般来说,智库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跨学科地研究最广泛的政策问题,在政府、企业和大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提出咨询。这样的政策机构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稳定,第二是相对独立,第三是跨学科,第四是政策咨询,这几个概念捏合在一起就是智库的标准。
智库一般追求两个方面价值:一是独立性,二是影响力。所谓独立性,是大家普遍认为智库必须与政府保持距离,以便不受到政府领导人的意志影响,能够传播独立的见解。所谓影响力,是智库要发展,必须与政府之间建立直接的渠道,以便将研究成果向政府决策者等输送。这两个概念似乎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我们可以考察西方智库如何实现独立性,我认为独立性的概念不能想当然,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一定要强调与政府保持距离,完全不接受政府资助、政府研究合同,甚至强调没有党派背景,这都不是独立性的严格标准。
先来看美国智库的情况。
美国智库最主要的根基是美国税法501C3条款,其中对非营利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当然为了享受条款所规定的优惠,登记在册的非营利组织机构也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说不能游说。但反过来讲,既然规定了美国智库是非营利的,而且智库都在自己的主页和内部的条款里规定了从来不接受政府的资金,只接受公益慈善的基金或个人的捐助,那么我们能不能说美国智库是完全独立于政党或政府的呢?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美国智库很明显分为两派:左派和右派。所谓的左派就是自由派,即民主党,所谓的右派就是共和党,也就是保守党,就是自由主义。这里我们想了解美国意识形态的话,有两个词一定不要搞混,自由派和自由主义。自由派的英文是liberal,自由主义是liberalism,这两个词的词根是一样的,但是他们两个其实是反义词,自由派指的是民主党,一般讲究大政府,讲究通过税收来提高社会福利,而共和党强调的是小政府,强调减税给企业活力。
依附于不同的政党,美国智库也有着不同的派别:中间派、保守派、自由派。中间派不是说智库独立于两个政党,而是它和两个政党的关系都很好,例如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国家经济研究局,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等。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是中左或中右,中左派有城市研究所,中右派就是兰德公司这样的机构。保守党的智库包括传统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战略与和平研究所以及著名的胡富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等等。跟着民主党走的自由派,机构包括美国进步中心、公民税收司法等。
兰德公司
下面着重说一下不同类型智库的收入和预算。比如说传统基金会的收入大概是8000到9000万美元的量级,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于捐助,还有一些项目服务、投资等的收入,大概占到几百万美元。开支中最大的是用来募捐的费用。相比较而言,布鲁金斯学会属于中间派,这和它的收入结构也有一定关系。布鲁金斯学会一年的收入差不多在1亿美元量级,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是捐助,但它对于这种捐助的依赖比较小,在整个收入开支里也只有百分之五不到的成本用于募捐,相比之下传统基金会要占到百分之十五以上。
再看一个典型的例子——兰德公司,1948年兰德公司的成立才催生出智库的概念。从财政实力上看,兰德公司是目前最大的美国智库,一年财政收入差不多在3亿美元的量级,但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政府的订单,财政开支中也没有用于募捐的费用,经费基本都来自政府,无需化缘,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回到智库的定义,如果把一个研究机构获得的钱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定义为不独立,同时又把独立性作为评判是否为智库的标准,那兰德公司就不能被叫做智库,像布鲁金斯学会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智库。但如果一个智库的概念如果都把兰德公司这样的标志性的智库机构排除在外,可以说这个概念本身就是错的。
我们再看美国进步中心,它是带有浓厚民主党色彩的一个智库。美国进步中心的创始人是John Podesta,他是克林顿时期的白宫幕僚长,对应中国行政体系的话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克林顿下台以后,他失去工作,当了两年的说客,然后于2003年成立了美国进步中心。Podesta网罗了一大批民主党前高官,在当时办的风风火火,募捐到了很多支持民主党企业家的钱。2008年奥巴马上台,其实用我们中国的话来说,奥巴马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缺乏中央工作经验的地方领导,他来到白宫举目无亲,需要重新组阁,急需一个帮他操盘的、有强大人际网络的民主党前高官。这样奥巴马就找到了Podesta,他就从美国进步中心找了一大批民主党前高官回到白宫担任职务。这种行为我们传统上叫做旋转门,即一种个人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双向转换角色、穿梭交叉为利益集团牟利的机制。民主党的官员下台后到智库里呆着,奥巴马上台以后再抽调部分人回到政府,但也直接导致了美国进步中心人才的流失,渐渐走向衰弱。
John Podesta
那我们要反思一个概念,之前大家普遍认为“旋转门”是美国智库赖以成功和繁荣的法宝,但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根本不是这样。旋转门只是美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附属产品。用中国自己的说法,旋转门就是解决高级领导干部下岗再就业的一个机制,说白了他们下岗之后聚集到智库,给这些高官休养生息的地方,让他们保持社会精英的地位,不至于穷困潦倒没法生活,一旦有机会重回白宫,这个机构也随即就可能衰弱。
下面再简单说说德国。德国的智库分成几大类:学术型智库、代言型智库、政党型智库和合同研究型智库,这些智库几乎没有一个能够符合美国智库的标准。第一类学术型智库的大部分钱都来自于政府;第二类代言型智库,直接标榜了“我就是为某个利益集团代言的”;第三类政党型智库更直接,对于德国相对较大的政党,如果它占到了一定席位,国家的财政就会支持这个政党成立自己的智库;最后一类合同研究型智库则是专门拿企业或者政府的研究订单。这四大类型中没有任何一个跟美国一样只接受公益慈善的捐款而不接受任何的政府支持。总的来看,德国大部分智库都接受政府的捐赠与捐助,有些标榜自己为某个利益集团代言,甚至于是政党成立的。但这些德国的机构仍然宣称自己是独立的。
总结一下,西方国家虽然拥有相似的民主制度,比如说美国和德国,但各自智库的发展模式都不一样。美国智库为什么不接受政府的钱,也不接受企业的直接捐助,但它还能活得很好,还能繁荣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有这种基金会的捐助,美国的富人愿意捐钱,像比尔盖茨、巴菲特都曾表示要裸捐,这是美国的传统,但欧洲可没有这个传统。从这两个国家的不同我们再来理解下独立性。美国人认为,为了保持独立性,智库不能接受政府的资助,反过来德国人认为,为了保持智库的独立性,智库必须只能接受政府的资助。仔细想想其实两边都有道理,特别是德国,只接受政府的资助也就不会被利益集团左右。我们仔细分析的话,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