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05日 第 01 版)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今天,各主要经济体都将目光重新聚焦在制造业上。不久前,《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全面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对于海外来说,中国的这一顶层设计很容易让人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制造业回流”主张相比较。
全国两会上,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中,经济工作极为重要、备受关注。如何才能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日前,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16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几天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它“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2017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认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阶段性特征看,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加速发展,1978—2011年GDP年平均增速达到9.9%,也打破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记录,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为经济规模超大,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也进入中高速增长,其工作基调就是“稳中求进”;未来,当达到高收入水平时,可能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由此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性特征,从极低收入、低收入、下中等收入到上中等收入,再到高收入,相应的必然伴随着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再到稳定增长。
确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符合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又能保证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尽管中国面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但是经济规模增加幅度相当可观。按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GDP达到15.05万亿美元(购买力平价标准),到2016年上升至19.85万亿美元,增加了4.80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世界新增总量(13.34万亿美元)的36%,相当于美国增量的4倍之多。中国稳,则世界稳;中国行,则世界行;中国进,则世界进。
那么,如何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首先是增长稳,宏观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要稳,保持在6.5%以上。这是有诸多有利客观条件的,中国人力资源丰富(总就业人数7.76亿人,比印度多出3亿多人),市场主体庞大(2016年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8705万户,超过德国总人口),物质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消费市场巨大。
第二是就业稳,即城镇新增就业在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这既是稳大局的前提条件,又是民生之本的根本要求。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下历史记录,高达795万人,这就必须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创业效应、就业效应。
第三是物价稳,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最后要正确认识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就是要在“稳”中有所作为、奋发有为。“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进”的重点是深化改革开放和调整结构。只要经济增长目标“稳”,其他目标如经济结构、民生福利、资源环境等多维指标都会“进”,明显改善。
总之,稳中求进是中国经济巨轮的“航行罗盘”,必将指引它不断乘风破浪、继续行稳致远,如期达到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