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求是学刊 2017年第3期
摘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是指引中国发展之路的核心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之路先后经历了毛泽东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战略(1964—2000)、邓小平时期的“三步走”(1980—2050)、新时期的“三步走”战略(2000—2050),这些目标具有开创性、继承性、连续性和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性。目前,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胜利在望,胜利在握,在继承此前中国发展任务的基础之上,可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设想(2030—2050—2078)。第一步是2030年建成共同富裕社会;第二步是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是2078年,建成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两个百年目标;三个百年目标;2030中国;共同富裕
1962年,毛泽东同志指出,西方通过“三百几十年建设了强大的资本主义经济”。他预言:“在我国,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现在看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是能够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
伟大的历史使命需要宏大的长远的大战略。宏大的长远的大战略需要充分体现伟大的历史使命,既要一以贯之,又要与时俱进。这是“中国之路”的“中国之道”。
中国作为世界性现代化的落伍者、后来者,她的基本国情和文化文明又大大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通往现代化之路必然是一条“万里长征之路”,总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机遇,面临不同的发展挑战,无论哪一时期的领导人都有共同的总任务,即社会主义现代化,碰到并需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的蓝图是什么?二是如何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它的路线图是什么,它的步骤是什么?
不同时期的领导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主题、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路线图,但其本质都是追赶战略,即快速追赶发达国家,特别是快速追赶最发达的也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文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为主题,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新中国以来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即从毛泽东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设想,再到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部分提出2020年之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设想:2030年、2050年、2078年;第三部分提出和分析2030中国共建共富社会的奋斗目标;第四部分提出和分析2050年第二个百年目标设想;第五部分提出2078第三个百年的目标设想;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从“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再到“两个百年”
中国之路先后经历了毛泽东时期的“四个现代化”战略(1964—2000)、邓小平时期的“三步走”(1980—2050)、新时期的“三步走”战略(2000—2050),显示了他们的开创性、继承性、连续性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独特性,这些战略构想不仅充分体现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而且也具体落实到历次五年计划或规划之中,成为指引中国巨轮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伟大复兴的目标图和航海图。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开始探索新的历史时期的国家建设道路,并形成了“四个现代化”战略。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即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两步走”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针对当时的基本国情,十分务实地修改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形成了“三步走”战略。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建设要分“三步走”:第一步,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世纪之交,党中央前瞻性地对21世纪初期前20年中国发展阶段和内外部条件做出基本的判断,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做出了新的具体部署,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指2021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指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设计了第一个百年目标,还提出了2020年的具体目标,包括经济建设目标、政治民主建设目标、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二次设计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
对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奋斗目标和指标,还能够提前实现关键性的目标,如2016年中国GDP提前4年实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GDP将相当于2000年的4.22倍;预计2017年中国人均GDP提前4年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人均GDP相当于2000年的4.10倍。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21世纪上半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正式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连续三次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目标。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制定了“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成为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可以预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任务,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是可以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胜利在望、胜利在握的。
二、2020年之后中国发展主题:共同富裕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21世纪中叶的百年历史过程,是从“一穷二白”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百年长征”。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半场”:一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上半场”;二是21世纪前半叶的“下半场”。
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场(2000—2050)的头20年,中国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初步的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标志性成果,也为下半场的最后30年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奠定了更高的基础。
在确保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前瞻性、战略性、长期性地思考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远目标。
2020年之后,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自身逻辑,自然就会进入“富裕时代”,既高于“小康社会时代”(指2001—2020年),又低于“发达时代”,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发展战略、发展任务。那么这一阶段应确立什么样的发展主题?选择什么样的关键词?
当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发展的主题就是“共同富裕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最大的不同。这对中国14亿人民、56个民族、31个省市自治区等,具有极其特殊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共同富裕”并不是平均富裕,现实中也很难平均富裕,不仅地区之间发展条件差异甚大,而且人群之间人力资本互有差异。我们要客观承认社会差异,也不可能消除社会差异。只要有社会存在,就会有社会差异。
其次,“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共同”,使十几亿人能够共同参与发展的机会,共同提高发展的能力,共同促进发展的水平,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只有这4个“共同”同时具备,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再有,“共同富裕”的底线是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是十几亿人民的共同根本利益,是为了既要防止出现社会动荡,又要防止出现社会革命。“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政治合法性,也是中国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政治保障。我们不仅是唯物主义者,客观承认社会差异;而且还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不仅鼓励人民创造财富富裕起来,还要防止社会差异过大,更要防止社会差异过大引起的社会不稳定。
2011年,我们曾在《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一书中提出,到2030年,全体人民共同构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基本现代化目标。
21世纪第3个十年,中国发展的主题是“共同建设十几亿人民共同富裕社会”(简称“共富社会”),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中间站”。这一主题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更是全面建设高于这一社会的必然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邓小平同志30年前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在21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战略目标。他还特别提到,那时,我这样的人就不在了,但相信我们现在的娃娃会完成这个任务。但是我们还没有实现邓小平同志生前提出的“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我们比以往更有机会、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未来几十年,对我国来说,仍是一个可以大有希望、大有作为、大展宏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了难得的天时地利。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逆全球化并没有改变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一体化的基本趋势,南方国家经济起飞,加速工业化与现代化,整体经济实力、人力资源实力等大为提高,根本改变了传统的以北方国家为主导的世界格局,对中国而言,作为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创新的火车头,战略机遇大于各种挑战,有利条件大于不利条件,治理能力大于各种风险,也具有比以往更大的天时空间、更多的地利条件,关键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人和目标,这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所必经的共同富裕阶段。
共同建设共富社会奋斗目标具有丰富内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在中国就是体现在十几亿人民的现代化,基于人的生命发展周期,对不同阶段进行各种人力资本投资(如健康、教育、就业培训、文化、社会保障等),提高人的发展能力(如创业与就业,创新与创智等)。这与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极其相关,既是“水到渠成”,又是“顺势而为”。从主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看,从上中等收入水平到高收入水平,这是从小康水平到富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大于0.70)到极高人类发展水平(HDI大于0.80),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人类发展水平指标;从小康社会到富裕社会,从城乡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到持续缩小,从初步共同富裕到更高程度的共同富裕,进而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诚如毛泽东同志所预言,当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就是共同强大的国家。因此,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
三、2030中国:共建共富社会奋斗目标
2021—2030年,中国发展的主题是“共建共富社会”,总目标是社会主义的“富民”“强国”。到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人类发展水平、主要现代化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覆盖全体人口,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文化强国、综合国力强国。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共同建设共富社会宏伟目标。
一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全面建设共富社会的进程中,经济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也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还是提高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的经济基础。这包括:第一,保持6%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即到2030年GDP比2020年增长80%左右,与此相适应的实现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收入同步增长(见表1),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明显;第二,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防实力的战略支撑,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上升,产出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左右,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农业现代化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以及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提高;第四,新型城镇化达到较高质量,户籍人口城镇化加快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生活质量及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第五,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现代化的全国基础设施大网络,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改变落后地区区位劣势,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区域一体化、全国一体化基本形成。第六,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全面参与世界经济社会生态治理,全面推动203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实现,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预计到2030年,中国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占世界总量比重将由2016年的17.8%上升至28%以上,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两倍以上(见表2),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
二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标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能够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使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社会主义政治协商民主制度,加强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成法治政府,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特别是人的发展权得到充分保障,走在世界人权事业的前列。
三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建成世界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强国之魂、富民之心,全体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第二,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构建覆盖全体人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建成世界最大的文化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中华文化走向国际社会、进入世界文化舞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四是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得到全面大幅度提高,这既是全面改革全面开放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第一,进入世界高收入组中间水平。到2030年,预计我国人均GDP(PPP,2011年国际美元)由2016年的1.44万美元上升至3.18万美元,相对美国人均GDP水平,从27.0%上升至50%左右(见表2),进入真正高收入水平的门槛。第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0%左右降至20%-22%,进入更富裕型消费结构阶段。第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充分体现在十几亿人口全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服务过程。第四,实现2030健康中国目标,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第五,实现教育现代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1/3,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亿人,从事研发全时当量超过1000万人年,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行列。第六,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增强,提升就业质量,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大幅改善,分类施策解决不同人群就业工作,大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第七,继续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进一步下降。第八,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目标,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公平性。
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全体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大计。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就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中国进入生态投资、生态盈余时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发挥不同功能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及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实施生态安全战略,为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山等划出红线,不搞大开发,只搞大保护;第二,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能源资源开发效率大幅度提高,203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15年下降50%,继续降低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同时高效清洁利用煤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60%—65%,森林蓄积量比2015年增加40亿立方米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且明显减少,到203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4以上;第三,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等彻底脱钩,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质量明显改善,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第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绿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能源、绿色经济国家。
总之,到2030年,全面建成十几亿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分享、共同富裕的社会。建设高度政治文明社会、法治社会、精神文明社会;共同建设全民学习型社会、全民健康型社会和全民健身型社会;家庭福祉更大、家园更美好、人民更富裕,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更趋均等化,社会保障达到较高水平,社会更加安定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美满;共同建设山青水绿高度生态文明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化,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国力最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2030年,中国主要指标占世界比重不仅大大超过美国,而且也会超过美国比重最高的时期。如1950年美国GDP(1990年国际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7.3%。
中国能够建成共同富裕社会,不仅对14亿中国人民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而且也对人类发展具有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5年人类发展报告》提供的信息,到2030年,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49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将从2014年的11.85亿人增加到12.66亿人,仅增加8100万人,当中国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会使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总人口增加14.5亿人,这就意味着世界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总人口将达到27.16亿人,到那时占世界总人口(84.25亿人)的32.2%,接近1/3。因此,中国的人类发展成功就意味着世界人类发展成功。
四、第二个百年目标设想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提出,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到2050年,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含义?有哪些关键性因素?有什么样的宏伟蓝图?对此,我们有如下考虑:决定并构成2050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四大因素:一是比较发达的现代化,拥有世界上所有的现代化因素;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具有世界上高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因素,为全体人民所共有、所分享;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中国独特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因素,为中华民族所共有、所分享;四是中国生态文明的绿色现代化,具有保护自然要素,增加生态资产,为当代人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后代人提供生态财富,为全球提供生态安全。
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第二个百年目标战略设想的建议:
总目标是,到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六个方面的主要目标:
第一,成为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谓“民富”就是人均收入水平、人类发展水平、主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指标进入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行列,从共同富裕时代进入共同发达时代。所谓“国强”就是主要经济创新等指标居于世界第一。
第二,成为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建设、政治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国家优势以及人民当家作主优势更加凸显。
第三,成为更加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整体实力、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软实力更加强大。
第四,成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劳动者充分就业、自主就业、体面就业、安全就业、高质量就业。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人口覆盖、全生命周期、全服务过程,人口健康教育文化社会等指标进入世界前列。全面建成覆盖全体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团结和睦的社会,形成有效调节各种社会矛盾、处理各类社会危机、减少各种社会成本的机制。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全面缩小。
第五,成为更加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包括建成世界最大的森林盈余之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建成“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大战略格局,建成人水和谐之国,建成碧水蓝天之国,建成世界现代化的绿色能源之国,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低灾害风险型社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明显减少至1990年水平的一半。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绿色现代化。
第六,成为对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中国将对人类和世界发展做出如下重大贡献:和平贡献;经济发展贡献;创新发展贡献;文化发展贡献;绿色发展贡献。
五、第三个百年目标设想
在实现了两个百年目标之后,即2050年之后,我国将进入社会主义中级阶段,中国发展的时代主题就从“共同富裕”转向“共同发达”,至少还有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年时建成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第三个百年奋斗目标;二是到本世纪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里简要说明第三个百年目标的设想。它的关键词是从“共同发达”转向“高度发达”。
总目标是,到2078年,全面建设高度发达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高的水平、更坚实的基础。
第一,成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成为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四,成为高度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五,成为高度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六,成为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
到本世纪末,总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语: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使命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从新中国到今天,从发动工业化到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摆脱绝对贫困,到解决温饱问题;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今后到本世纪末,从全面建设共富社会,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共同富裕到共同发达;从实现高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的历史使命也造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现实和未来都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国家的使命,对中国负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对全体中国人民负责,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对中华民族负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人类的使命,对人类负责,为世界和平、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四大责任”“四大使命”“四大贡献”。
历史与未来、人民与国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强大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共同富裕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高度现代化的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供稿:国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