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过勇应邀出席在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的第36届“反经济犯罪国际论坛”,并在主旨演讲环节介绍了中国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成就以及中国反腐败新模式,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图为过勇教授出席剑桥大学“反经济犯罪国际论坛”。
过勇教授在论坛首日的主旨演讲环节,发表了关于“中国反腐败新模式”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从历史和全球的视角看,很多国家在转型时期普遍伴随着腐败现象,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进步时代的美国、二战后的日本和韩国等。对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腐败和反腐败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形成了中国反腐败新模式。过勇教授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反腐败方面采取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他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反腐败工作在八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党中央具有强烈的反腐败决心和坚定的政治意志;二是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反腐败法规体系,修订《刑法》,出台《国家监察法》;三是严厉惩处腐败分子,2012年至2017年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四是建立并实施了更严格、多层次、全覆盖的监督体系;五是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为抓手,坚决打击灰色腐败;六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机构;七是开展海外追逃追赃工作,截至2018年6月,百名“红通人员”已有52人落网归案;八是借助APEC峰会、G20峰会等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反腐合作。
图为过勇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在此基础上,过勇教授对不同国家的反腐败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中国目前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新时代特点的反腐败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特征可以概括为:党内法规成为反腐败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腐败机构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反腐败战略包括惩处、教育、预防和监督。从中国反腐败治理的实践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都涌现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廉洁创新经验,有的已经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他还介绍,2018年,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廉政分会和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主办了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评选活动,获奖名单预计将于9月中旬在清华大学产生。这将有助于深入推动中国反腐败模式的理论实践创新,深化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应用,助力中国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剑桥大学反经济犯罪国际论坛由剑桥大学BarryRider教授发起,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及各国共同打击经济犯罪,在国际反腐败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无法解释的财富:究竟是谁的生意?”(unexplainedwealth-whosebusiness?),会期从2018年9月2日持续到9日,分为主旨演讲、专题讨论和分论坛等环节,内容涉及经济犯罪财富的识别、核算、追偿及其方法工具等。来自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国际组织的2000余名学界、政界、法律界等领域的代表参加论坛,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供稿: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