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说明指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日前,《“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正是针对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重大问题这一重大议题的研究,是国情研究院的集体研究成果。书中最后一篇“2035远景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出发,对2035年的中国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展望。作者在书中指出:未来十五年在制定我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方针和核心目标,可以提出新的“经济增长倍增”规划和目标,即用15年的时间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翻一番,即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引领,带动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按不变价格到2035年比2020年翻一番。
文丨胡鞍钢 刘生龙
胡鞍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生龙:294俄罗斯专享会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
摘编自丨《“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东方出版社,2020年10月,作者又作了修订
“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处在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节点,开启面向本世纪中叶“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基于此,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作出长远展望。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本书对2020年至2035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和预测,将“十四五”时期作为发展起点,包括了“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时期,谋划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台阶和基本方向,在发展实践上更加体现中国五年规划的继承性、创新性、升级版特征。总体来看,基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任务的完成,中国已经为2035年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35年,中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将达到同期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家综合国力进一步稳步提高,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核心目标,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度跃升,跻身创新国家前列。”
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2021年至203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从中高速增长(5%以上)逐步过渡到中速增长(4%以上),GDP年均增速保持在4.8%左右。按照这个增长速度,中国将用十五年的时间实现GDP(不变价)翻一番,由2019年的99万亿元增长至2035年的209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的2.1倍。这一增速预期目标,符合我国进入高收入阶段的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特点,更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将大幅跃升。按购买力平价(PPP)2017国际元计算,由2019年的22.53万亿国际元增长至2035年达到47.57万亿国际元左右,占世界总量比重从17.3%提高到2035年达到27%左右,对世界GDP增长贡献率持续保持在1/3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强国,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具有实现中高速或中速增长的综合要素来源。从增长来源来看,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8年达到44.9%),又是世界上国内投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18年达到43.8%),资本形成总额(现价美元)相当于美国的1.40倍[1],实物资本增长率仍然保持在7%左右。从劳动力要素看,我国劳动力数量有所下降,但是总人口就业率仍保持在55%以上[2],其中妇女就业参与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并居世界前列,[3]非农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农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从人力资本要素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业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劳动技能人数比例明显上升[4],每年新增劳动力中仅高等院校本专科、研究生毕业生就达800万人左右,技工院校毕业生100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70%以上,各类人才规模迅速扩大,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人力资本(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增长率保持在2%左右。我国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阶段,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保持在1%以上。按购买力平价(PPP)2017国际元计算,2019年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25.8%,仍具有极大国际追赶空间。[5]从国内比较看,中西部地区人均GDP与沿海地区差距甚大,具有极大国内追赶空间。由此可知,保持十几年中高速增长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是能够释放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
我国将保持较高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2021年至2035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可与经济同步增长,保持在5%左右,到2035年能够实现劳动生产率(不变价)翻一番,明显缩小与美国的相对差距。这是因为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2018年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3.9年,未来会继续上升,预计到2035年达到16年以上,这将持续提升新增劳动力的人均人力资本水平。[6]因此,随着我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劳动力持续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劳动力资源将持续地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从低劳动报酬岗位向高劳动报酬岗位转移,并且培育出世界上最大的专业专职人才队伍,进而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
我国将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2021年至2035年期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保持在5%左右,实现居民收入(不变价)翻一番,由此可以带动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同步增长。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除了工资性收入为主外,经营性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比重不断增加。
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总体态势,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3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的目标等要求,成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经济基础。
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未来15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到2025年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第二步是到2035年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高于1253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按照世界银行Atlas方法,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10410美元,这就意味着2019-2025年期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只要达到3.1%就可以实现2020年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门槛。因此,即使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到2025年我国进入高收入水平也是大概率事件。按照购买力平价(2017国际元)计算,我国人均GDP从2019年的16117国际元增长至2025年的21679国际元左右,相当于美国人均的水平从2019年的25.7%提高至2025年的32.4%。这将对全球收入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世界上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总人口从2018年的12.1亿人上升至26亿人以上,相当于新增加了14亿人,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收入人口国家,这是后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之一。
2035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5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33000左右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人均水平从2019年1/4上升至2/5左右,这是我国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经济标志之一,更是基本实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经济基础。
小结:实现新的“经济倍增”规划和目标
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看,基本上遵循邓小平同志所创意的“每隔几年上个台阶”的发展逻辑走过来的,即每10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实践表明,这是成功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和核心目标。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由于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以及就业人数进入“零增长”(正负小于2‰)或“负增长”阶段,未来十五年在制定我国经济现代化战略方针和核心目标,可以提出新的“经济增长倍增”规划和目标,即用15年的时间实现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翻一番,即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引领,带动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居民人均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按不变价格到2035年比2020年翻一番。在公开表述上,仍采用“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不仅为“十四五”规划、而且也为“十五五”、“十六五”规划制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提供了逻辑一致、前后衔接的路线图,以此作为基线一以贯之,每五年上个新台阶,用十五年的时间达到“经济倍增”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图表略,注释:
[1]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E.GDI.TOTL.CD?end=2019&locations=1W-CN-US&start=1990&view=chart
[2] 2019年我国总人口为140005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为7747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5.3%。国家统计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2月28日。
[3]2019年中国女性就业参与率为60.5%,OECD国家为51.9%,世界平均为47.1%。数据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SL.TLF.CACT.FE.ZSend=2019&locations=1W-CN-OE&start=1990&view=chart
[4] 2004年我国技能劳动者为8720万人,到2015年上升至1.65亿人,年平均增长率6.0%,占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从52.19%提高至72.7%,2016年我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升至22.6%。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鉴于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存在充足的趋同空间,但这要求实施重大改革以提高生产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别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8月。
[6]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方网站提供的数据(http://hdr.undp.org/en/data#),中国2000年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为9.6年,2018年达到13.9年,18年增加了4.3年。预计到2035年,随着高等教育进一步大众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可以增加2年以上。
《‘十四五 ’大战略与 2035 远景》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胡鞍钢 周绍杰 鄢一龙 等著
东方出版社,2020年10月
【应对变局 聚焦目标 展望远景 谋划战略 擘划蓝图】
《“十四五”大战略与2035远景》-简介-
本书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本书前瞻研究、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发展思路,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党中央精神,科学确定2025年发展目标。
此外,本书在最后一篇对2035年远景奋斗目标进行了中长期预测,希望为我国制定203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供重要借鉴。
目 录
第一篇 总篇: 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章 导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标志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第四章 “十四五”时期基本思路
第五章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第二篇 经济发展篇: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六章 经济增长与结构分析
第七章 建设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八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九章 建成世界制造强国
第十章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第十二章 建设高水平开放经济
第三篇 社会发展篇:增进全体人民福祉
第十三章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第十四章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第十五章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十六章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七章 构建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
第十八章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保障机制
第四篇 生态文明建设篇: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第十九章 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十章 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 建设气候适应型、低灾害风险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十三章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五篇 2035年远景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十四章 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
第二十五章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十六章 基本实现绿色现代化
后 记
供稿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